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7-23 17:14: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5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

全国妇联办公厅




妇厅字〔2005〕15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关于抓好《条例》宣传和骨干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中信联办函〔2005〕9号)的要求,积极配合党和政府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提升妇联信访干部素质,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引导妇女群众依法信访,现结合妇联系统当前的信访形势,就进一步做好《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妇联系统对《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修订《条例》,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信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加强《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实施《条例》,推动信访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信访工作的一部分,是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了解妇女问题的窗口,是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儿童问题、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更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因此,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及时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宣传《条例》,让广大妇女群众尤其是信访人全面、正确了解《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信访的程序和信访人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规定,引导广大妇女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
各级妇联组织要以宣传贯彻《条例》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妇联组织信访工作行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妇联信访工作,提高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能力,提高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妇联组织开展《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要求
妇联组织开展《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联系新时期妇联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全面理解、深刻领会《条例》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与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相结合,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的高潮。同时,进一步健全妇联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队伍建设,提高妇联组织依法处理信访事项的能力和水平。
(一)《条例》宣传工作的重点和要求。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条例》宣传要围绕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信访秩序这条主线,突出既要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又要规范信访人行为这两个重点。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妇联组织信访工作的实际和特点,着重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信访工作的指示精神,宣传《条例》确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宣传《条例》对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多宣传各级妇联组织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先进典型,多宣传妇女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的生动事例。
各级妇联组织要严格按照中央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握宣传重点,全面准确阐述《条例》的各项规定,防止绝对化和片面性。既要大力宣传畅通信访渠道的重要性、紧迫性,又要宣传维护信访秩序的必要性、严肃性;既要宣传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信访秩序,又要强调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既要宣传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又要讲清《条例》规定的信访人各项义务。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介优势,形成合力,造成声势,使《条例》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村镇,深入人心,为贯彻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条例》培训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妇联组织开展《条例》培训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各级妇联领导干部、一线信访维权干部和基层妇联干部。各地妇联要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完善维权信访工作信息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信访预警机制,健全妇联组织信访工作机制。各地妇联要按照地方政府贯彻《条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各地政府组织的信访工作培训。要把《条例》培训教育列入各级妇联组织的普法教育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分级分批举办信访工作人员培训班,加大案例交流在培训中的份量和力度,结合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特点,增强对《条例》的深刻理解。各级妇联组织还要注重在妇联法律帮助/服务网络、维权志愿者以及基层专兼职妇联信访干部中开展更为广泛的宣传培训,交流经验做法,提高基层信访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依法、及时、就地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和基层。
全国妇联近期举办了省级学习研讨班,全国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信访工作专职干部参加了本次研讨。研讨班探讨了当前的信访工作形势,解读了《条例》的主要精神,全面学习了修订《条例》的指导思想、《条例》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并针对妇联信访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听取了各地妇联对《妇联系统信访工作规定》的修改意见。
三、加强组织协调,使《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全国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妇联信访工作的意见》(妇字〔2004〕35号)精神,充分利用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良好环境,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加强领导,周密计划。《条例》的宣传和培训是加强和改进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妇联领导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把《条例》的宣传和培训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分管领导要亲自部署、把关、协调。要按照宣传和培训的总体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做好总体安排,认真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宣传和培训计划,及时掌握基本情况和进度,加强对宣传口径、培训教材、各类活动组织和活动内容的把关。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培养宣传和培训骨干力量,保证宣传和培训计划落实。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和不断拓展的基层维权网络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抓住典型,创造经验。各级妇联组织要随时关注信访动态,主动收集、认真研究《条例》施行后妇女群众在信访投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注重抓住一些具有一定典型性、确属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应当解决却迟迟得不到关注或解决的重大案件,通过各级处理信访问题协调联席会议、信访协作组、信访督查室等信访协调机制和信息反馈渠道,以及妇联牵头的各级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等社会化维权机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推动案件最终解决,为妇联组织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提供鲜活的素材,也为妇联组织贯彻落实《条例》精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各地妇联要及时收集各级妇联组织配合党委、政府开展《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发现在宣传和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妇联组织信访工作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主动听取妇女群众和基层妇联组织对《条例》的宣传和培训以及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宣传和培训工作的主要成效,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及时上报全国妇联。

全国妇联办公厅
2005年6月28日




太原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会


太原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年8月30日太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1996年12月3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各级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建供水设施取用地下水、地表水及净化污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业务上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本辖区内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四条 本市优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和其他用水。对各行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分类定价。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开展城市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用水意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太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城市节约用水纳入专业规划。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城市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
第七条 城市用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能力时,为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部分用水单位采取限制用水和调整计划用水指标的措施。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设计方案中节约用水设施的选型、审核和竣工验收。建成后的节约用水设施,未经批准不得停止使用。
第九条 节约用水设备和器具,须经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验明质量合格取得认证同意后,方可销售和使用。不得销售和使用国家、省、市明令淘汰的用水设备和器具。
第十条 新建宾馆、饭店、公寓、澡塘、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和集中办公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用房以及居民住宅小区,均应同时建设中水设施;原有上述建筑物应增设中水设施。
第十一条 加强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不到要求的,应当扣减计划用水指标。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提倡一水多用。
第十二条 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采,有条件利用地表水或净化污水的单位不得开采地下水。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和其他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按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第十三条 城市用水实行持证用水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新增用水计划指标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用水许可手续,并按规定交纳供水增容费。
第十四条 城市用水实行计划管理,严格控制超计划用水,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具体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用水单位应严格执行计划用水指标,不得擅自转供水。需向其他单位和个人临时转供水的,应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和用水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计划用水性质供水和用水。确需改变用水性质的,应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供水和用水性质。
第十七条 以高耗水进行经营性服务的单位,用水前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交纳高耗水附加费。具体收费办法和标准由太原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八条 建筑施工及其他临时用水,应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用水许可等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一水多用、循环用水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空调冷却水、设备冷却水不得直接排放。
第二十条 城市排水设施实行有偿使用。排水有计量的,按实际排水量收费;排水无计量的,按用水量的80%收费。具体收费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用水单位应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并经当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领取《水平衡测试合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居民生活用水,应装表计量收费,不得实行用水包费制。
第二十三条 供水、用水单位必须在供水和用水设备上安装计量水表,进行供水和用水单耗考核。
第二十四条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降低水的漏失率,漏失率不得高于国家有关规定。
用水单位应加强用水设施的维修管理,杜绝用水设施跑水、冒水、滴水、漏水。
第二十五条 供水、用水单位,应按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报表,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年、季、月度供水和用水统计报表。
第二十六条 超计划用水加价费作为节约用水技改措施专用资金,主要用于节水措施工程建设和改造。该项资金的使用由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编制计划,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在同级财政监督下执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城市节约用水技改措施资金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十七条 对在城市节约用水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节约用水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利用地表水和净化污水成绩显著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资金从超计划用水加价费和水资源费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并处100元-500元罚款。
(一)对用水设施不及时维修和管理不善,造成水漏损的;
(二)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维护、更换节约用水器具和计量器具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并处1000-2000元罚款:
(一)擅自投产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节约用水设施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的;
(三)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包费制的;
(四)直接排放空调冷却水和设备冷却水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并处3000-5000元罚款:
(一)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未按规定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的;
(二)擅自停止使用节约用水设施的;
(三)未办理用水许可手续擅自供水、用水的;
(四)未按规定建设中水设施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20000-30000元罚款:
(一)未经核准,擅自开采地下水的;
(二)擅自转供水和改变计划用水性质的;
(三)超过国家规定漏失率,又不及时改正的;
(四)未经审批,经营高耗水服务业的。
第三十二条 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或者有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所列行为之一的,除对单位予以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应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其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各级节水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太原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经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1996年12月3日

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73号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农村居民建住宅占用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农村居民的宅基地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个人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包括住房、厨房、畜禽圈舍、厕所和庭院等)的用地。
第四条 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居民只有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第五条 农村新旧宅基地均应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造册,由县级人民政府发给《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并按国家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登记费,确认使用权。农村居民因买卖、交换、继承、赠予房屋,以及因规划等原因调整宅基地,发生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的,必须在三十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第六条 村镇建设必须制定规划,按照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规划应贯彻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规划的宅基用地标准应符合《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
第七条 农村居民新建住宅,应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未安排完之前,不得占用耕地和其他土地。农村居民建住宅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建造
楼房村民委员会可根据村镇规划调整村内空闲地,但必须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村民应服从统一安排,不得干扰和阻挠。
第八条 农村居民不得在自留地、承包地上建造住宅。农村居民承包开发荒废土地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建造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和看守的房屋。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开发土地的数量和实际需要具体规定建房面积。承包合同期满不再续订时,可将房屋作价转让给集体或新的承包人,或自行拆除,原承包人不得继续使用。
第九条 农村居民建住宅用地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用地计划指标从严掌握;不得突破。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分配使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用地标准分解为年度建住宅户数下达到乡(镇),由乡(镇)落实到村,并公布于众。山区、坝上农村居民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利用无土层的荒山、荒坡建住宅的,
可不占宅基地用地指标。农村因建住宅或村镇规划新增街道,按公共设施用地占用集体建设用地计划指
标。
第十条 农村居民凡符合《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所列条件的,允许申请宅基地。国家干部、职工的直系亲属是农村户口,干部、职工本人长期与其一起居住的,可随其直系亲属申请宅基地。农村居民凡具有《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和将住宅
改为经营场所的,不得批给宅基地。
第十一条 坝上地区农村居民建立的与宅基地相连的高效益园田,不计入宅基地面积。
第十二条 农村居民需要宅基地,应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村民委员会应将申请宅基地户主名单、占地面积、位置等张榜公布,听取群众意见,经审核同意后再张榜公布上报户主名单。由申请人填写《农村宅基地申请表》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按以下规定报批:
(一)使用村内空闲地和曾用于农村居民建住宅但使用权已被收回的宅基地,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宅基地上原地翻新拆建并确认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不再办理宅基地申请报批手续。翻新拆建需扩占土地的除外。
(二)使用耕地和其他土地建住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占用耕地建住宅的,应按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至三倍向集体支付一次性土地使用费,并按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第十三条 宅基地申请经依法批准后,由村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领取《宅基用地许可证》。住宅竣工后,建住宅的农村居民应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由县级人民政府发给《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并交纳五元工本费。
第十四条 超过用地面积限额的,应限期退回。逾期不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每年每平方米二至四元征收土地使用费,直至退出超占的土地。征收的土地使用费按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和农村生产建设。其他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提取和挪用。
第十五条 购买住宅的农村居民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并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时,依照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农村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吊销其《宅基用地使用证》,由村民委员会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自发给《宅基用地许可证》之日起满二年未建房使用的;
(二)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的;
(三)新批宅基地时村委会与建房户在签定的协议中明确建新交旧而不交的;
(四)农村五保户、外迁户等腾出的宅基地。
第十七条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占地建住宅的,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地上新建的房屋,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第十八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的,其协议或合同无效,没收非法所得,对在该土地上新建的住宅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并对买卖或非法转让宅基地的双方当事人按非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金额处以罚款。
第十九条 无权批准、越权批准或超过标准多批的宅基地,其批准文件无效。对依据无效文件占用的宅基地和新建的住宅,比照本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处理。农村居民所受到的经济损失,由越权批准或无权批准者负责部分或全部赔偿,并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依法调整宅基地,应当交回原宅基地而不交的,比照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农村居民改变宅基地使用权,未在三十日内办理使用权变更登记、换发证书的,比照本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规定,不服从村民委员会收回和调整村内空闲地的,比照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按照本规定第八条规定,农村居民承包开发荒废土地,经依法批准建造的用于存放工具和看守的房屋,承包合同期满不再续订、仍继续使用的,比照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农村居民,受到限期拆除处罚的,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对施工设备、建筑材料予以查封。拒绝、阻碍土地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土地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借故刁难,不得以权谋私。对弄虚作假、索贿受贿、滥用职权的,应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的各项行政处罚,涉及农村居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决定;其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
对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河北省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国营农场代管的乡村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