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已废止)

时间:2024-07-12 05:19: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6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已废止)

国家医药管理局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1991年5月28日,国家医药管理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的行业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和方便,减少药品储运中的破损浪费,促进制药工业现代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重点是直接接触药品的产品)生产的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的行业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的行业管理工作。

第二章 企业的管理
第四条 开办或转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企业或车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品先进,符合国家及医药行业产业政策,布局、规模合理,国内外市场需要,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二)具有与所生产包装材料、容器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三)具有与所生产包装材料、容器相适应的厂房、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
(四)具有对所生产包装材料、容器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五条 新开办生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企业或现有企业新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车间,立项前首先征得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的同意,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还须经国家医药管理局同意后,再按规定程序履行立项报批手续。
第六条 地方新建、扩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车间及现有企业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审批。非医药系统企业的项目,其主管部门审批时,应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的同意。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应经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同意。
第七条 新建、扩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车间及现有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查,除按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审查外,还须进行以下方面审查:
(一)生产布局情况;
(二)产品先进性、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情况;
(三)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环境卫生条件;
(四)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厂房水平及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情况;
(五)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消防、防疫措施;
(六)资金筹措及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第八条 新建生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企业或车间,须按《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的各项要求进行,建成后,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评审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报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后,发给《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逾期不申请换证的,原证即自行废止。
第九条 现已生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单位,必须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履行登记手续,并按《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的要求完成整改或建设后,提出申请,经评审合格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报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发给《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
第十条 没有申请或虽经申请、评审而没有获得《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单位,不得生产和销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
第十一条 所有生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单位,厂区、车间、仓库内外必须清洁卫生,无污染源,并且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凡生产不需药厂清洗而直接使用并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车间,其卫生标准必须符合被包装药品生产厂房的洁净度要求。成品必须有确保洁净度的包装。
第十三条 对非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生产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逐步实行定点管理,定点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制订。

第三章 产品的管理
第十四条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产品必须按法定标准组织生产。不符合法定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第十五条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标准均为强制性标准。
第十六条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产品(包括油墨、粘合剂、涂料、衬垫、填充物等)必须无毒,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不发生组分游离或微粒脱落,必须保证用药安全。
第十七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对直接接触药品的重要包装材料、容器产品逐步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已经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生产企业必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向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检查、评审合格,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发给《药用包装材料、容器产品
生产许可证》,方能生产。
第十八条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必须有计划地淘汰质量低、能耗高、使用不便、破损严重的落后产品,积极推广、开发新型、优质的材料、容器。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产品,生产企业不得在期限日期以前扩产或将其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转移到其它企业生产;到达期限日期后,所有企业一律不准生产和销售。
第十九条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产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必须清洁卫生,不准采用污染产品和影响药厂卫生的包装材料、容器。
第二十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设置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并委托其在行业检(抽)查质量评比创优、发放许可证、企业升级等项工作中,负责产品质量的检测工作。
第二十一条 国内首次引进技术设备生产、首次开发研制、首次用于药品包装的直接接触药品的材料、容器产品,必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国家医药管理局立项或重要的产品,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技术鉴定,通过鉴定的产品方可生产、使用。
第二十二条 企业进出口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产品,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审查同意。重要产品的进出口须报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国内生产并能满足需要的产品限制进口。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并发现拟新建的企业、车间布局和规模不合理,产品不符合国家医药管理局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工艺、设备水平落后的,应令其停止项目报批或建设。非医药系统新建企业、车间不符合规定的,应建议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不批准立项或责令项目停建。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无证生产、销售的企业,责令其停产、停销,并通知制药企业不准购买、使用其产品。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十二条规定的,应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期限不超过一年),仍达不到规定的,应停产整顿。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顿,经整顿无效者,责令其停产,收回已出厂的产品,并吊销《药用包装村料、容器产品许可证》和《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并经药用包装材料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测试确认后,没收其有毒或影响药品质量、使用不安全的产品及违法所得,责令企业停产整顿或吊销《药品包装和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没有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该产品,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不得安排计划,不得供应原材料、动力和提供生产资金。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扩产国家限期淘汰的落后产品者,责令削减该产品计划,并控制其扩产资金、能源、原材料;超过规定期限继续生产淘汰产品的,责令停产,没收淘汰产品,并给企业法人代表以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应令该企业单位在三个月之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或国家医药管理局申请组织鉴定,通过技术鉴定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和销售;不能通过鉴定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违反者,责令停产,没收产品。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规定和执行,对非医药系统企业的处罚,应会同其同级的主管部门一起执行。
第三十二条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依据本办法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的次日起15天内向国家医药管理局申请复议。国家医药管理局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依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中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是指直接构成药品包装的材料和为保护、储存、运输和销售药品而使用的器具的总称。
第三十四条 直接接触药品的重要包装材料、容器产品、限期淘汰的产品以及限制进口产品等目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确定和公布。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自1992年4月1日起实施。

附件一:核发《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试行)
一、人 员
(一)药包材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定比例的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厂长必须熟悉产品生产技术业务,有组织领导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全部责任。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必须具有大专(或相当)学历,并具有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对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有一定经验和组织能力。
(三)企业质监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助工以上技术职称,坚持原则,熟悉专业,有一定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四)企业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和车间技术主任必须分别由工程师和助工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五)企业生产工人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检验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由省(市、区)医药主管部门考核发证,持合格证者方可上岗。
企业内专职质量管理、检验、监督人员总数应为职工总数的4—6%。
(六)供应、销售等部门要配备技术人员。
(七)对生产工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不合规定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的生产、检验、包装等工作。
二、厂房设施设备
(一)厂区环境:
1.厂区空气、水源无污染,符合生产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
2.厂区主要道路通畅、平整;
3.厂区内基本达到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积土、无蚊蝇孽生,并尽量减少露土面积;
4.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并有适应生产要求的卫生设施。
(二)车间条件:
1.生产厂房应有适当的面积和空间,车间内部表面平整,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
2.车间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划分洁净区域等级,设置相应的卫生通道、缓冲区域和安全设施;
3.易燃、易爆岗位有报警、消防、防爆设施。
(三)仓贮条件:
1.有与生产规模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仓贮面积。原辅料、包装材料及成品等按不同性质分类分库贮存;
2.仓库要通风良好,并根据所存货物要求具有防火、防潮、防鼠、防虫等设施;
3.库内采用货架或设置垫板;
4.有特殊贮存要求的物料,存放能符合有关规定。
(四)检验部门:
1.化验室 面积应与生产品种的检测要求相适应;
2.应按检测需要分设理化分析、仪器分析、生物测试等若干检测室和留样室等;
3.各检测室应按测试要求,分别具备防尘、防震、防潮、恒温、净化等条件。
(五)设备:
1.设备及管道的材质应符合工艺、质量、卫生的要求,与反应物料不起化学反应,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用具内壁光滑、平整、易清洗、耐腐蚀;
2.设备按工艺流程布置合理、间距恰当,便于操作和维修;
3.对产生噪音、震动、粉尘的设备应有改善措施;
4.电气设备和易燃、易爆岗位的主要设备和管线应按规定安装;
5.各种计量和检测、控制仪表的适用范围和精确度应符合使用要求。
三、生产管理
(一)技术文件:
1.生产产品必须按法定质量标准和内控标准制订产品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等技术文件,由厂部分布执行。对有关产品、设备、厂房、管线等图纸资料,必须有严格的审核、批准、档案管理制度。
2.产品工艺规程应有车间技术主任、技术科长和总工程师(或厂技术负责人)三级签章;岗位操作法有车间工程师、车间技术主任签字,按规定审批、存档。
3.修改工艺规程、变更工艺操作须有审批制度,文字记录资料等存档。
(二)按标准组织生产:
必须按法定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及处方组织生产,不得低限投料,偷工减料。
(三)生产过程监控:
1.有按工艺、质量要求设立的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检查制度,并定期进行监控与检查,记录完整;
2.进入车间的原辅料、进入下道工序的半成品均应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应有验收制度和交接人签字;
3.各生产工序原辅料、半成品等物料贮存堆放整齐,凭交接单收发,并有收发台帐。不合格者单独存放,明显标记。投料称量、计算有复核制。
(四)生产记录:
1.按工艺程序、操作要点编制生产记录表(卡),经技术科审核后发放使用,并留样存档;
2.记录填写真实、及时、正确、无空格、签名完整、字迹清晰,无撕毁,更改有签章;
3.按规定编制生产批号,按批号整编生产原始记录并归档,保存至产品质量负责期后1年。
(五)设备管理:
1.企业应取得计量验收合格证;
2.设备要造册登记,有编号、有完好标记。主要设备(仪器)应建立档案资料;
3.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及衡器有专人负责保管、使用、维修和定期校验;
4.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维修保养,有定期检修制度和清洗制度;
5.物料管道应无滴、漏、跑、冒。管道涂色应符合《医药工业设备及管路涂色规定》;
6.原辅料、半成品的容器应编号、有明显标记,清洗干燥有检查、有记录。
(六)包装:
1.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应内容完整、准确,样本(实样)存档备查;
2.产品的运输包装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暂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应制定标准,做到牢固、安全、防潮、防震、防污染。包装用材料、容器及衬垫材料、缓冲材料等必须清洁卫生;
3.产品运输包装的储运图示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4.直接接触药品、药厂不洗即用的产品内包装材料、容器,必须达到被包装药物所要求的卫生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库和使用;
5.内外包装材料按使用要求分别存放。
(七)工艺卫生:
1.企业应制订生产区域、岗位工艺卫生和个人卫生标准及检查制度;
2.按不同生产区域的洁净要求,制定工作服及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使用及管理制度。
四、质量管理
(一)质监机构:
1.企业必须设独立的质量监督部门,直接受厂长领导。质监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须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2.质监部门下设中心化验室,负责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的检验;
3.生产车间应设专、兼职质检人员负责半成品的检测;
4.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有权制止不合格原辅料投入生产、不合格中间体或半成品流入下工序及不合格的产品出厂;
5.厂、车间、班组,设专职、兼职质监人员,按照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检查产品质量和工艺卫生;
(二)质量标准、检验规程:
1.产品出厂应符合法定标准;
2.企业必须制订:产品企业标准、半成品、原辅料与包装材料等质量标准,并按规定审批执行;
3.各种质量标准应齐全,并打印成册;
4.根据质量标准制订抽样办法及检验操作规程,按规定审批执行。
(三)检验原始记录与报告:
1.检验原始记录应按规定设计合理,内容齐全、有编号;
2.记录按规定填写、字迹清晰,更改应签章;
3.检验报告内容与结论明确,并按规定签章;
4.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均应保存至产品质量负责期后一年;
5.建立检验台帐。
(四)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制订以下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产品质量责任制;
2.产品质量分析制;
3.产品质量档案制;
4.留样观察制;
5.检验用标准品、液及检定菌检查管理制;
6.质量事故报告制;
7.质量统计报告制;
8.用户访问制。
五、仓贮管理
(一)原辅材料及成品的贮存:
1.原辅料、内外包装材料及成品等应以性质分类分库、按批堆放、货位整齐,货垛有间距,并设写有规定内容的货物卡,帐、卡、物应相符;
2.库内货物要按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划区分开堆放,明显标志;
3.有特殊贮存要求的物料的存放与管理,要符合有关规定;
4.易变质的原辅材料贮存超过规定期限,在领用前应复验复检,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得流入生产。
(二)原辅材料的采购、验收:
1.原辅材料应按质量标准进行采购;
2.进厂的原辅材料应有到货记录,凭质检部门出具的化验合格报告单验收入库;
3.入库的原辅材料应登记入帐,不合格原辅材料应单独设立汇总台帐。
(三)原辅材料发放:
1.凭本厂化验合格报告单、领(送)料单,按批发料,称重计量,领发料人均应签字;
2.原辅材料因特殊原因需处理使用时,要有申请单及处理意见,经总工程师(或厂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发放。
(四)成品的验收、发放:
1.成品凭化验合格报告单、入(出)库通知单入(出)库,交接者签名;
2.成品销售必须做到先产先销,保证产品质量;
3.成品收发要有总帐,有可跟踪的销售记录,退货要建单独台帐。

附件二:验收评分明细表
------------------------------------------------------------------------------------------------------------------
|项 目 号 | 考评项目 | 考 评 内 容 |满 分|及格分|得分|备注|
|------------|------------|------------------------------------------------------|------|------|----|----|
| A |厂区及厂房 | (见下) | 80| 50| | |
|------------|------------|------------------------------------------------------|------|------|----|----|
| A.1 | 厂区环境 |(1)厂区位置适宜(2分),无污染源,空气清洁(2分)| 4 | | | |
| | |------------------------------------------------------|------|------|----|----|
| | |(2)厂区道路平整(2分),畅通(2分) | 4 | | | |
| | |------------------------------------------------------|------|------|----|----|
| | |(3)厂区四无(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积土和无蚊蝇 | 4 | 4 | | |
| | |孽生地)每无各1分 | | | | |
| | |------------------------------------------------------|------|------|----|----|
| | |(4)有适应生产要求的生活设施 | 4 | | | |
|------------|------------|------------------------------------------------------|------|------|----|----|
| A.2 | 仓储条件 |(1)仓库面积适应物料堆放(2分),物料按规定分类 | 4 | | | |
| | |存放(2分) | | | | |
| | |------------------------------------------------------|------|------|----|----|
| | |(2)仓库有防火、防爆、防潮、防虫鼠设施(每防2 | 10| | | |
| | |分),有适当的照明、通风设施(各1分) | | | | |
|------------|------------|------------------------------------------------------|------|------|----|----|
| A.3 | 生产厂房 |(1)工艺流程布局合理(3分),有足够的操作空间(3 | 6 | | | |
| | |分) | | | | |
| | |------------------------------------------------------|------|------|----|----|
| | |(2)车间有固定的原材料、半成品存放区 | 4 | | | |
| | |------------------------------------------------------|------|------|----|----|
| | |(3)车间有防暑降温、采暖、通风设施,采光良好 | 5 | | | |
------------------------------------------------------------------------------------------------------------------
续表
----------------------------------------------------------------------------------------------------------------
|项 目 号 | 考评项目 | 考 评 内 容 |满 分|及格分|得分|备注|
|------------|------------|------------------------------------------------------|------|------|----|----|
| A.3 | 生产厂房 |(4)直接接触药品、药厂不洗即用的包装材料、容器 | | | | |
| | |产品厂房的洁净度与被包药品生产厂房规定的洁净 | 10| 8 | | |
| | |度相同;高温条件下生产的此类产品,其冷却、检验、 | | | | |
| | |包装工序的厂房洁净度符合规定 | | | | |
| | |------------------------------------------------------|------|------|----|----|
| | |(5)车间防尘、防虫鼠、防蚊蝇、防污染、防异物混入 | 10| 8 | | |
| | |(每防各2分) | | | | |
| | |------------------------------------------------------|------|------|----|----|
| | |(6)车间有防火、防爆、报警、消防设施 | 5 | | | |
| | |------------------------------------------------------|------|------|----|----|
| | |(7)不在同一厂房内未经分隔的情况下,与非药用产 | 5 | 5 | | |
| | |品同时生产 | | | | |
|------------|------------|------------------------------------------------------|------|------|----|----|
| A.4 | 检验部门 |(1)厂中心化验室、车间化验室基本符合要求 | 3 | | | |
| | |------------------------------------------------------|------|------|----|----|
| | |(2)精密仪器室、留样观察室、标准溶液配置、贮存室 | 2 | | | |
| | |应相应有防震防潮调温装置 | | | | |
|------------|------------|------------------------------------------------------|------|------|----|----|
| B | 设备 |(见下) | 80| 50| | |
------------------------------------------------------------------------------------------------------------------
续表
------------------------------------------------------------------------------------------------------------------
| B.1 | 生产设备 |(1)具备生产工艺所规定的全部设备仪表、性能良 | 30| 25| | |
| | |好,布置合理、间距恰当、便于操作和维修 | | | | |
| | |------------------------------------------------------|------|------|----|----|
| | |(2)设备、管道排列整齐,不同物料管道有区别标志; | | | | |
| | |各种计量、检测、控制仪表的适用范围和精确度符合 | 5 | | | |
| | |使用要求 | | | | |
| | |------------------------------------------------------|------|------|----|----|
| | |(3)受压容器、防爆设备有安全装置,消除静电、防止 | 5 | | | |
| | |明火、灭火设施,对噪音、震动、粉尘有改善措施 | | | | |
|------------|------------|------------------------------------------------------|------|------|----|----|
| B.2 | 公用系统 |(1)电源、气源、水源、供热充足(各2分),符合生产 | 12| | | |
| | |要求(4分) | | | | |
| | |------------------------------------------------------|------|------|----|----|
| | |(2)燃料储存场所与厂房有一定间距 | 3 | | | |
| | |------------------------------------------------------|------|------|----|----|
| | |(3)烟囱有除尘装置(2分),不冒黑烟(3分) | 5 | | | |
|------------|------------|------------------------------------------------------|------|------|----|----|
| B.3 | 检验设备 |按原材料等进厂,产品出厂检验项目所需主要仪器、 | 20| 10| | |
| | |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 | | | |
|------------|------------|------------------------------------------------------|------|------|----|----|
| C | 人员 |(见下) | 60| 40| | |
|------------|------------|------------------------------------------------------|------|------|----|----|
| | |1.企业负责人及厂技术负责人具有所生产药用包装 | 20| 10| | |
| | |材料、容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12 | | | | |
| | |分),具备相应的药品生产、包装的基本常识,了解有 | | | | |
| | |关标准、法规(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药品 | | | | |
| | |包装管理办法、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 | | | | |
| | |法)(8分) | | | | |
------------------------------------------------------------------------------------------------------------------
续表
------------------------------------------------------------------------------------------------------------------
|项 目 号 | 考评项目 | 考 评 内 容 |满 分|及格分|得分|备注|
|------------|------------|------------------------------------------------------|------|------|----|----|
| | |2.本产品技术负责人(车间主任、质检人员或专职工 | 15| 10| | |
| | |程师)学历中专以上,从事专业工作三年以上(5 | | | | |
| | |分)。从事该产品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工程 | | | | |
| | |技术人员占这部分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技 | | | | |
| | |术工人比例不低于3%,技术工人比例不低于15% | | | | |
| | |(10分) | | | | |
| | |------------------------------------------------------|------|------|----|----|
| | |3.有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专职人员,质检人员占 | 15| | | |
| | |生产人员总数不低于3% | | | | |
| | |------------------------------------------------------|------|------|----|----|
| | |4.有职工培训计划(5分),并确实按计划实施(5分) | 10| | | |
|------------|------------|------------------------------------------------------|------|------|----|----|
| D |生产过程管理|(见下) |200|140| | |
------------------------------------------------------------------------------------------------------------------
续表
------------------------------------------------------------------------------------------------------------------
| | |1.按标准组织生产(10),有合理产品工艺规程(5 | 30| 20| | |
| | |分),操作规程(5分),并经签署批准(10分) | | | | |
| | |------------------------------------------------------|------|------|----|----|
| | |2.技术档案内容齐全、保存完整 | 20| | | |
|------------|------------|------------------------------------------------------|------|------|----|----|
| | |3.生产记录(包括原材料、包装材料检验、验收原始 | | | | |
| | |记录、批生产原始记录)填写完整、清楚、真实,称料、 | 15| | | |
| | |投料复核签字,原始记录保存至产品质量负责期后 | | | | |
| | |一年 | | | | |
| | |------------------------------------------------------|------|------|----|----|
| | |4.有严格不合格品废品、边角料管理制度(10分), | 15| 10| | |
| | |及再用记录(5分) | | | | |
| | |------------------------------------------------------|------|------|----|----|
| | |5.计量仪器(包括量具、衡器)有专门机构或人员管 | 15| | | |
| | |理,定期检修,检定记录保存完整 | | | | |
| | |------------------------------------------------------|------|------|----|----|
| | |6.车间有适应生产要求的卫生制度(10分),有专人 | 15| 10| | |
| | |负责监督(5分) | | | | |
| | |------------------------------------------------------|------|------|----|----|
| | |7.设备档案齐全(5分),主要设备建立卡片(5分), | 15| | | |
| | |内容填写完整(5分) | | | | |
| | |------------------------------------------------------|------|------|----|----|
| | |8.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有制度(10分),执行制度(5| 15| 10| | |
| | |分) | | | | |
------------------------------------------------------------------------------------------------------------------
续表
------------------------------------------------------------------------------------------------------------------
| | |9.有健全的安全防火、防爆制度、措施(10分),并有 | 15| | | |
| | |专人负责执行(5分) | | | | |
| | |------------------------------------------------------|------|------|----|----|
| | |10.仓库有验收、贮存、发放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 | 15| 10| | |
| | |------------------------------------------------------|------|------|----|----|
| | |11.原辅料、包装材料、进厂经检验合格后验收入库 | 15| 10| | |
| | |------------------------------------------------------|------|------|----|----|
| | |12.产品标签(或说明书)内容齐全,验收、发放有健 | | | | |
| | |全的制度并严格执行(7分),运输包装上的文字内 | 15| 10| | |
| | |容、标记、印刷等符合有关规定(8分) | | | | |
------------------------------------------------------------------------------------------------------------------
续表
------------------------------------------------------------------------------------------------------------------
|项 目 号 | 考评项目 | 考 评 内 容 |满 分|及格分|得分|备注|
|------------|------------|------------------------------------------------------|------|------|----|----|
| E | 质量管理 |(见下) |180|120| | |
|------------|------------|------------------------------------------------------|------|------|----|----|
| | |1.有独立的质量监督机构、三级(岗位、车间、工厂) | | | | |
| | |质量检查网 | 15| | | |
| | |------------------------------------------------------|------|------|----|----|
| | |2.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有明确的责任制 | 15| 10| | |
| | |------------------------------------------------------|------|------|----|----|
| | |3.原辅料、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包括成品包装) | 30| 25| | |
| | |有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 | | | | |
| | |------------------------------------------------------|------|------|----|----|
| | |4.四消灭一保证(消灭混料、差错、返工退货和保证 | | | | |
| | |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措施,一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 | 20| 15| | |
| | |事故 | | | | |
| | |------------------------------------------------------|------|------|----|----|
| | |5.个人工作服、劳动保护用品齐全、穿戴符合规定 | 10| | | |
| | |------------------------------------------------------|------|------|----|----|
| | |6.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生产、检验、 | | | | |
| | |包装的人员定期体检、有健康登记卡片(5分),传染 | 15| 10| | |
| | |病、隐性传染病、外伤感染患者不从事以上工序工作 | | | | |
| | |(10分) | | | | |
------------------------------------------------------------------------------------------------------------------
续表
------------------------------------------------------------------------------------------------------------------
| | |7.质量检验规程健全(10分),标准液、指示液专人 | 15| | | |
| | |配置、标定、复核保管、发放(5分) | | | | |
| | |------------------------------------------------------|------|------|----|----|
| | |8.质检精密仪器有使用校验保管制度使用登记专人 | 15| | | |
| | |检查维修 | | | | |
| | |------------------------------------------------------|------|------|----|----|
| | |9.产品质量检验记录和报告有专人复核、签字、保存 | 15| | | |
| | |至产品质量负责期后一年 | | | | |
| | |------------------------------------------------------|------|------|----|----|
| | |10.留样观察按规定留样,定期考察质量,记录完整, | 10| | | |
| | |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信息 | | | | |
| | |------------------------------------------------------|------|------|----|----|
| | |11.不合格产品有处理记录 | 10| | | |
| | |------------------------------------------------------|------|------|----|----|
| | |12.退货有专帐、有处理记录 | 10| | | |
|------------|------------|------------------------------------------------------|------|------|----|----|
|A.B.C.| 合计评分 | |600|400| | |
| D.E | | | | | | |
|------------|------------|------------------------------------------------------|------|------|----|----|
| F | 产品质量 |按法定质量标准抽三批样品检测 |300|300| | |
|--------------------------|------------------------------------------------------|------|------|----|----|
| 总计评分 | 全部项目内容 |900|700| | |
------------------------------------------------------------------------------------------------------------------


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等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切实做好西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未来十年,西部地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居优先地位。同时,西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滞后,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在新的发展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做好西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战略和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把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支持改善民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项目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三)做好西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控结合;解放思想,差别管理”的原则,更加注重战略环境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综合决策的作用,着力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空间开发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实施符合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特征和行业特点的环境准入政策,着力支持资源优势尽快向经济优势转化;更加注重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着力提升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制度效力;更加注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着力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队伍建设。

  二、突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

  (四)发挥战略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防控作用。优先开展天山北坡、兰州-西宁、黔中、滇中等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重点做好西部地区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抓好金沙江上游、澜沧江流域、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强化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及其他高污染、高耗能、高环境风险行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纳入战略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五)发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优化产业发展的作用。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支持下的环境准入要求,支持改善民生的建设项目和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边开发边恢复”的原则,强化生态恢复措施,严格尾矿库环境风险管理,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开采高含硫煤炭资源须明确煤炭资源利用中的脱硫、固硫或硫磺回收措施。

  ——水电开发应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原则,强化水电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和运营期生态调度。受理审批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有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支持。对开发历史较早,未开展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流域,受理审批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有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支持。

  ——火电开发应坚持“上大压小,适量替代”的原则,鼓励冷热电多联产、坑口电厂和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的调峰燃煤电厂建设,支持使用城市中水和空气冷却机组。

  ——煤化工行业应坚持“优化布局,以水定产,适度发展”的原则,支持煤炭资源富集、水资源供应有保障地区的煤化工试点项目。

  ——有色、冶金、建材行业应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和电力、资源供应有保障地区为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建设项目。

  三、对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予以倾斜

  (六)委托部分审批权限。《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09年本)》中,除核与辐射、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国家规划矿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经我部审查后,矿区内年产500万吨以下规模的煤炭开发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经我部审查后,规划内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社会事业类和新建汽车整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委托西部地区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七)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09年本)》中涉及跨省(区、市)的建设项目(不含电网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项目涉及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协商一致后联合审批。

  (八)统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确有环境容量的重点发展区域,在完成本省(区、市)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可适当调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就地转化项目、西电东送等服务于全国的基础能源建设项目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在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可通过排污交易给予支持。

  四、强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九)加强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强化“三同时”管理队伍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强辖区内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监督管理,监督建设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确保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十)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根据管理需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培育环境监理队伍,推荐环境监理工作开展较好的省份作为环境监理试点省。对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世界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石油采运等工程,以及污染较重或环境风险较高的石化化工、钢铁、有色等建设项目,应强化环境监理工作。

  (十一)严把试生产和环境保护验收关。将“三同时”监督检查报告和环境监理报告作为批准试生产和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应对需进行试生产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进行现场检查,未按要求建成环境保护设施和落实措施的,不得同意试生产。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建设项目,应分期、分阶段开展环境保护验收。水电、水利枢纽等项目应在初期蓄水之前,完成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应在开采前申请阶段环境保护验收。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分期或分阶段验收项目的环境监测或调查重点,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运行。

  五、完善支持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

  (十二)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推动和提早介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时审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把水利、交通和城乡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放在优先位置,加速推进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求、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时受理,加快评估,合理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率。

  (十三)扶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发展。优先批准西部地区满足资质条件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对没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地区(州、盟),适当降低申请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数量等方面的准入条件。集中开展西部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人员培训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继续教育等专题培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水平。

  (十四)做好委托审批的监督管理。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做好委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相关审批文件应抄报我部。凡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违法、违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或者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将责令其予以纠正,并视情况对委托审批权限予以收回。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的通知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九月二日

沈阳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地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政府各部门必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消防安全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实行工作问责与事故问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消防安全工作由区级政府统一领导。

  第五条 各地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 各地区政府(管委会)必须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及规定,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负责落实《沈阳市城市消防规划》。

  (三)负责制订本地区消防应急预案。建立本行政区域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机制,组织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扑救和善后处理。

  (四)负责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确保消防工作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对消防工作履责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六)加强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七)解决本地区重大消防问题,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对公安部门上报的责令有关单位停产停业的处罚意见,要于7日内作出决定。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并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

  (八)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积极扩展合同制消防队伍,推进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社区志愿消防队伍,完善社会消防防控体系。

  (九)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积极开展争创无火灾单位、社区、村屯活动。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十)保障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经费。

  (十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春、冬季防火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消防工作方案,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向社会公示重大火灾隐患信息。

  (十二)负责本地区消防安全的考核工作。

  (十三)组织交流消防安全工作经验,做好工作总结。

  第七条 市政府各部门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负责解决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和问题。

  (二)负责将消防工作纳入本部门管理工作之中,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

  (三)负责制定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建立逐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并检查落实情况。

  (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交流消防安全工作经验,认真进行消防工作总结。

  (五)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和火灾事故调查。

  (六)定期组织本系统的消防安全检查,排查和消除本部门下属单位的火灾隐患。

  (七)负责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考核工作。

  (八)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工作职责。

  第八条 市公安局负责对全市消防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 各地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政府各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和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

  第十条 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一)上级政府与下一级政府。

  (二)政府与所属工作部门、派出机构。

  (三)主管部门与直属单位之间。

  (四)消防安全责任书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订。

  第十一条 各地区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各地区政府(管委会)应当每年公布1次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结果。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以下方式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行政告诫;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责令辞职;

  (六)免职;

  (七)处分;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行政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到行政问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处分,不得以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代替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违反本规定的,上级公安机关或者本级政府应当对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上级公安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依照下列方式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行政告诫;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责令辞职;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五条 对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对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且对火灾事故的防范、发生、扑救、损失扩大、伤亡扩大有失职、渎职情形的有关负责人,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七条 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