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3:45: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5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菏政办发〔2010〕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8个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菏政办发〔2010〕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8个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

  第一条为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依法应当公开政府信息的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是指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应当采取有效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主动及时地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内容。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
  (二)政府及其各部门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三)政府及各部门统计信息;
  (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办理情况; 
  (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十)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第六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形式。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应当及时利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形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信息公开栏、政府网站、政府公报;
  (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 
  (三)政府新闻发布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听证会等会议形式;
(四)各级各类档案馆(室)以及行政机关设立的查阅服务室(点)、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
  (五)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地获取政府信息的形式。
  法律、法规、规章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内容、形式、期限有专门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七条各部门应当根据主动公开的内容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第八条监督措施。
  (一)群众监督。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或网上投诉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内部监督。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奖惩。把主动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政府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第九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完善和规范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依申请公开是指政府信息只涉及部分人和事,不必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根据自身需要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程序向申请人公开政府信息。
  第四条依申请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依申请不予公开内容: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信息;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个人合法权益受损害的信息;  
  (四)本行政机关的内部信息及内部公文;  
  (五)本行政机关内部研究、讨论或审议过程中的信息;  
  (六)与本行政机关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妨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可能危及他人人身权利的信息;但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除外; 
  (七)需要政府部门加工、整理方能提供的信息;  
  (八)可能会被申请人用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信息;  
  (九)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六条依申请公开程序。
  (一)申请意见的提出。 
  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需要获取政府信息的,向本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所需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查询、获取有关自身的注册登记等方面情况的政府信息,申请人可以凭有效证明,向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采用网上认定身份的技术,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获取有关自身情况的政府信息。 
  (二)申请意见的审核与受理。  
  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对收到的申请应进行审核,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申请形式、内容符合要求的,应当予以受理;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机关掌握范围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形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允许申请人当场补正。
  (三)申请意见的处理。 
  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对受理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范围,并能够当场予以提供的,应予以提供;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或者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行政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应当给予指引,告知申请人检索、查阅的途径、方法,或者采取其他适当方式帮助申请人获取有关政府信息;
  4.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由上级行政机关形成并已经公开的,在本机关所掌握的范围内应予以提供;
  5.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6.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认为申请公开的内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意见;第三方不同意的,不得公开,并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 
 (四)禁止行为。  
  1.答复申请人不得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
  2.不得通过与有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指导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形式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信息。
  (五)期限。 
  1.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当场做出处理的,应当当场做出处理;不能当场做出处理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2.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3.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应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应申请人的要求,政府机关可以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 
  第八条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依申请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按规定标准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与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不完整、不适时或者不相关的,有权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及时更改。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无权更改的,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监督措施。
  (一)群众监督。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或网上投诉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内部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奖惩。把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政府机关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依法应当公开政府信息的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实行“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和“涉密的不公开、公开的不涉密”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下列政府信息不得公开:
  (一)已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并仍在保密期限内的政府信息;
  (二)虽已满保密期限,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政府信息;
  (三)虽未标注国家秘密标志,但属于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五)标有“内部资料”和“注意保存”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第七条下列政府信息可以公开:
  (一)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政府信息;
  (二)属于国家秘密并在保密期限内但已提前解密的政府信息;
  (三)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但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政府信息。
  第八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承办人拟定意见、分管负责人审查、主要负责人批准三个层次进行。
  第九条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过程中,出现有争议和不明确事项是否涉密时,应送市保密工作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第十条不依法履行保密审查职责,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政府信息公开涉嫌泄密的,应当及时向保密工作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为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政府信息公开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所应担负的责任。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工作,由上一级行政机关、主管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根据职责权限组织实施。
  第五条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戒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各项制度不落实,造成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的; 
  (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真实,公开事项不全面,应当公开的事项没有按要求时限公开,造成不良影响、不良后果的;  
  (三)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不及时更新主动公开内容的; 
  (四)不提供或者不及时更新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提供或者隐瞒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造成一定后果的;  
  (六)在依申请公开工作中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七)未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或未执行保密审查程序而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一定后果的; 
  (八)违反有关规定乱收费的;  
  (九)对存在问题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
  (一)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二)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给群众造成一定损失的,对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批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做出书面检查,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有关部门、单位及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工作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核对象主要是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五条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领导。是否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是否明确有领导主管、专人负责。 
  (二)制度规范化建设。是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制度;是否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是否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是否具体、全面;是否在政府门户网站和相关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公布;是否及时更新。  
  (四)公开内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是否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要求;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具体全面、符合实际。 
  (五)公开方式和程序。是否设置信息公开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是否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是否在有效时间内公开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申请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是否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是否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是否发生因政府信息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群众投诉。 
  (六)监督和保障。是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是否按时编制、公布年度工作报告;是否依法实施责任追究;是否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第六条考核形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有关资料、现场查看、社会评议等。
  第七条考核方法包括日常检查、半年抽查、年终考核。
  第八条考核结果评定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档次。对于考核评定优秀的行政机关,由政府予以表彰;对于考核评定为差的行政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九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规范协调各相关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市政府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领导小组。市政府秘书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保密局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第三条各成员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一)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维护和更新市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编制《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会同市保密局共同审核确定拟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
  (二)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协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维护和更新市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负责向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传信息的工作人员的操作培训。
  (三)市保密局负责会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同审核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
  (四)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获取政府信息而提出的申请,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或单位作出答复;编制《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相关工作;汇总上报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协同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和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对各相关单位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各责任部门或单位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并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的部门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的需要,随时确定信息报送的范围及主要内容,指导各部门或单位报送相关信息。
第五条对报送的政府信息,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市保密局和具体报送的部门或单位共同审核确定其公开属性。审核完毕后,重大信息提请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批准,一般信息提请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审核批准。
第六条审核批准后,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信息编入《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存档。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应依法登记受理,并及时转告有关部门或单位。
第八条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会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市保密局共同审核确定依申请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审核完毕后,重大信息提请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批准,一般信息提请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审核批准。
第九条审核批准后,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第十条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监察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及时、准确报送政府信息的;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各县区政府可参照执行。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规范举报调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各级监察机关或者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第三条举报人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举报的调查处理应当遵循依法处理、实事求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惩防结合、纠建并举及维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举报内容主要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它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六条举报人可采用来信、来访、电话、电函、电子信箱等形式进行举报投诉。各部门或单位须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举报信箱和监督电话,并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各级监察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部门的上级行政机关具体负责举报的受理、登记、调查、督办、答复工作;涉及泄密的举报由同级保密部门受理。
  第八条举报投诉受理部门应对举报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查,有以下情形的,不予受理。
  (一)举报内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职责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举报人无法查找的;  
  (三)就同一事项已经向有关机关举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有关机关在规定时间内尚未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不予受理裁定的;
  (四)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对同一举报事项已经作出处理决定的; 
  (五)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违法行为举报受理范围的其它情形。  
  第九条举报人举报政府信息公开违法行为,应当提供以下主要内容:
  (一)举报人的姓名或名称、通信地址; 
  (二)被举报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的事实及其有关证据;  
  (三)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提供联系方式。  
  第十条对投诉举报件的处理参照纪检监察信访件办理程序进行处理。受理举报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及时、准确地作出直接办理、转交办理和督促办理的处理意见。直接办理举报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可延长15个工作日,并告知举报人。办理有关转交办理的举报事项,办理机关应当自收到交办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调查处理结论,并将处理结果报交办机关。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结的,经交办机关同意后,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凡被投诉举报违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定的部门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一经查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对举报人保密,确保举报人的安全。对泄密者给予行政处分,对泄密造成重大影响的移送保密部门、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五条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在每年2月1日前,报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于每年2月15日前编制《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在每年2月底前在市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布。
  第六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七条各县区政府可参照执行。
  第八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和修改《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通知

铁道部


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和修改《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通知

各铁路局,广铁(集团)公司:
为增加铁路建设投入,促进铁路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4月1日起,铁路建设基金、全路正式营业线和执行统一运价的运营临管线货物平均运价每吨公里各提高0.005元。现将这次调整铁路建设基金、铁路货物运价和修改《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铁运〔1996〕18号)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铁路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由现行每吨公里0.028元提高到0.033元,但磷矿石、棉花仍维持现行的标准不变,农药由现行的每吨公里0.014元提高到0.019元,化肥、黄磷继续免征。
二、全路正式营业线和执行统一运价的运营临管线货物平均运价由现行每吨公里0.0365元提高到0.0415元,但整车化肥、磷矿石、棉花(籽棉、皮棉)仍执行现行运价,暂不作调整。
三、大秦、京秦(段甲岭至秦皇岛,含大石庄至段甲岭)、丰沙大、京原四线的煤炭分流运价由现行每吨公里0.069元提高到0.074元。
四、兰新复线加价仍按在统一运价基础上每吨公里加收0.025元的规定核收。
京广线、京九线沙河街北至三江镇段继续执行分流运价,即在统一运价基础上每吨公里加收0.006元。
京九线黄村至龙川(沙河街北至三江镇间各站除外)、津霸线、横麻线的运价按下列两部分合并计算:
第一部分: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规定的运价率。
第二部分:整车货物每吨公里0.039元,自轮运转货物每轴公里0.117元,零担货物每10千克公里0.00039元,集装箱货物每箱公里为:1吨箱0.0234元,5、6吨箱0.195元,10吨箱0.3276元,20英尺箱0.624元,40英尺箱1.326元,空自备箱按重箱50%计。
五、取消原南宁铁路公司管内每吨公里加价0.0215元的规定,执行统一运价。
六、青藏线执行统一运价,不分段计费。青藏线临管运价高出统一运价的部分在全路均摊,与新路新价均摊加价费率一并进入统一运价。
七、取消货物运输计费中关于起码里程的规定。
八、侯西线侯下段作为国铁正式营业线,纳入全路的计费径路。
九、《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条文、附件、附录修改如下:
(一)第7条4项修改为:
4.货物适用的发到基价与按本规则确定的计费重量(集装箱为箱数)相乘,计算出发到运费;运行基价与货物的运价里程相乘之积再与按本规则确定的计费重量(集装箱为箱数)相乘,计算出运行运费。
(二)第9条
将“计算货物运费的起码里程为100公里。”删去。
(三)第11条
3款修改为:
每项运费、杂费的尾数不足1角时按四舍五入处理。
5款修改为:
零担货物的起码运费,发到运费每批1.60元,运行运费每批0.40元。
(四)第17条、第23条、第24条、第31条中,“12号运价率”均改为“9号运价率”。
第17条中“11号运价率”改为“8号运价率”。
(五)第20条2项
将“残疾人用车”字样及顿号删去。
表2顺号3下增加一栏,内容依次分别为“4 轮椅,折叠式疗养车每辆(件) 60”,原顺号4改为5,以后顺延。
(六)第28条
第3行中“整车按3号”改为“整车按2号”。
(七)第29条修改为:
铁路货物运输杂费按实际发生的项目和表3“铁路货运杂费费率表”的规定核收。货场服务的收费项目与国家计委、铁道部联合发布的计价管〔1997〕2272号文件规定的项目相同,其费率比照国家计委、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分局所在地,不设分局的为铁路局所在地)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使用铁路货票或运费杂费收据核收。
(八)将表3“铁路货运杂费费率表”后的“(一)”字样删去,并修改如下内容:
顺号1整车轨道衡“过秤费”调整为每车30元。
顺号2“表格费”改为“表格材料费”,取消“运输服务订单”一栏的内容,另在最后增加一栏“施封锁材料费”(承运人装车的除外),每个1.50元。
(九)附件二
修改“货物运价率表”如本通知附件一。
(十)附录二
在“新路新价均摊运费费率表”的表名下加注如下字样:仅限按铁运〔1998〕37号文调价后仍执行原运价的整车化肥、磷矿石、棉花(籽棉、皮棉)核收。
附表1《实行统一运价的运营临管线》表中顺号2内容改为:“青藏线哈格段 哈尔盖~格尔木 653”;顺号5内容改为:“茶卡支线 察汗诺~茶卡 36”;顺号6内容改为:“南山口支线 格尔木~南山口 30”;取消顺号7全项内容。
(十一)附录三
修改“铁路建设基金费率表”如本通知附件二。
十、经铁道部批准进行货场改革试点的货场和五定班列的发到站,在国家计委、铁道部联合发布的计价管〔1997〕2272号文件的规定项目、收费标准执行前,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暂按原规定执行。
十一、修改《铁路货物运输品名检查表》“重过磷酸钙”后增加“(化肥)”字样,并将整车运价号改为2,零担运价号改为22。
十二、本通知自1998年4月1日起执行。同时废止铁道部有关货物运价规章、文电(见附件三)。
铁道部前发文、电与本通知不符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一
铁路货物运价率表
--------------------------------------------------------------------------------------
|办理| | 发 到 基 价 | 运 行 基 价 |
| | 运价号 |----------------------------|----------------------------------|
|类别| | 单 位 | 标 准 | 单 位| 标 准|
|----|----------|------------|--------------|----------------|----------------|
| | 1 | 元/吨 | 4.60 | 元/吨公里 |0.0210 |
| |----------|------------|--------------|----------------|----------------|
| | 2 | 元/吨 | 5.20 | 元/吨公里 |0.0239 |
| |----------|------------|--------------|----------------|----------------|
| 整| 3 | 元/吨 | 6.00 | 元/吨公里 |0.0273 |
| |----------|------------|--------------|----------------|----------------|
| | 4 | 元/吨 | 6.80 | 元/吨公里 |0.0311 |
| |----------|------------|--------------|----------------|----------------|
| | 5 | 元/吨 | 7.60 | 元/吨公里 |0.0348 |
| |----------|------------|--------------|----------------|----------------|
| | 6 | 元/吨 | 8.50 | 元/吨公里 |0.0390 |
| |----------|------------|--------------|----------------|----------------|
| | 7 | 元/吨 | 9.60 | 元/吨公里 |0.0437 |
| |----------|------------|--------------|----------------|----------------|
| | 8 | 元/吨 | 10.70 | 元/吨公里 |0.0490 |
| |----------|------------|--------------|----------------|----------------|
| 车| 9 | | | 元/轴公里 |0.1500 |
| |----------|------------|--------------|----------------|----------------|
| | 冰保 | 元/吨 | 8.30 | 元/吨公里 |0.0455 |
| |----------|------------|--------------|----------------|----------------|
| | 机保 | 元/吨 | 9.80 | 元/吨公里 |0.0675 |
|----|----------|------------|--------------|----------------|----------------|
| 零| 21 |元/10千克| 0.085|元/10千克公里|0.000350|
| |----------|------------|--------------|----------------|----------------|
| | 22 |元/10千克| 0.101|元/10千克公里|0.000420|
| |----------|------------|--------------|----------------|----------------|
| | 23 |元/10千克| 0.122|元/10千克公里|0.000504|
| |----------|------------|--------------|----------------|----------------|
| 担| 24 |元/10千克| 0.146|元/10千克公里|0.000605|
|----|----------|------------|--------------|----------------|----------------|
| 集| 1吨箱 | 元/箱 | 7.20 | 元/箱公里 |0.0318 |
| |----------|------------|--------------|----------------|----------------|
| |5、6吨箱| 元/箱 | 55.20 | 元/箱公里 |0.2438 |
| |----------|------------|--------------|----------------|----------------|
| 装| 10吨箱| 元/箱 | 85.30 | 元/箱公里 |0.3768 |
| |----------|------------|--------------|----------------|----------------|
| |20英尺箱| 元/箱 |149.50 | 元/箱公里 |0.6603 |
| |----------|------------|--------------|----------------|----------------|
| 箱|40英尺箱| 元/箱 |292.30 | 元/箱公里 |1.2909 |
--------------------------------------------------------------------------------------
注:1.整车棉花(籽棉、皮棉)按发到基价4.90元/吨、运行基价0.00224元/吨公里执行。
2.整车化肥、磷矿石按发到基价4.20元/吨、运行基价0.0192元/吨公里执行。

附件二
铁路建设基金费率表
----------------------------------------------------------------------------------
| 项 目| 计 费 单 位 | 农 药 | 磷矿石 | 其 他 |
|种 类 | | | 棉 花 | 货 物 |
|------------------|------------------|--------------|----------|----------|
|整车货物 | 元/吨公里 |0.019 |0.028|0.033|
|------------------|------------------|--------------|----------------------|
|零担货物 |元/10千克公里 |0.00019| 0.00033 |
|------------------|------------------|--------------------------------------|
|自轮运转货物 | 元/轴公里 | 0.099 |
|------------------|------------------|--------------------------------------|
| |1吨箱 | 元/箱公里 | 0.0198 |
| |--------------|------------------|--------------------------------------|
| |5、6吨箱 | 元/箱公里 | 0.165 |
| |--------------|------------------|--------------------------------------|
|集|10吨箱 | 元/箱公里 | 0.2772 |
| |--------------|------------------|--------------------------------------|
| |20英尺箱 | 元/箱公里 | 0.528 |
| |--------------|------------------|--------------------------------------|
| |40英尺箱 | 元/箱公里 | 1.122 |
|装|--------------|------------------|--------------------------------------|
| | |1吨箱 | 元/箱公里 | 0.0099 |
| |空|----------|------------------|--------------------------------------|
| | |5、6吨箱| 元/箱公里 | 0.0825 |
| |自|----------|------------------|--------------------------------------|
|箱| |10吨箱 | 元/箱公里 | 0.1386 |
| |备|----------|------------------|--------------------------------------|
| | |20英尺箱| 元/箱公里 | 0.264 |
| |箱|----------|------------------|--------------------------------------|
| | |40英尺箱| 元/箱公里 | 0.561 |
----------------------------------------------------------------------------------
注:化肥、黄磷免征铁路建设基金。
棉花仅指籽棉、皮棉。

附件三
废止的铁道部规章、文、电名称表
--------------------------------------------------------------------------------------
|顺| 规章、文、电名称 | 发文、电日 | 文、电号 |
|号| | | |
|--|----------------------------|--------------------|--------------------------|
|1|关于侯西线侯下段计费的通知 |1988.5.26 |(88)部电第15号 |
|--|----------------------------|--------------------|--------------------------|
| |转发《关于整治青藏线铁路病害| | |
|2|和扩大运输能力实行特殊运价问|1989.8.1 |铁运函〔1989〕367号|
| |题的请示》的通知 | | |
|--|----------------------------|--------------------|--------------------------|
| |关于南宁铁路公司收费办法的通| | |
|3| |1992.7.16 |(92)部电第472号 |
| |知 | | |
|--|----------------------------|--------------------|--------------------------|
| |关于青藏线哈尔盖与格尔木间互| | |
|4| |1992.10.28|(92)部电第70号 |
| |办零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通知| | |
|--|----------------------------|--------------------|--------------------------|
| |关于转发《关于青藏线货物运价| | |
|5| |1993.12.30|铁运函〔1993〕698号|
| |的复函》的通知 | | |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办监督发〔2007〕74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生、广东省卫生厅局:

为了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切实履行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能,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我部组织起草了《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见附件1),并决定在你省(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名单见附件2)。现对试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试点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试点工作,并为试点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本次饮用水水质监测试点工作实行网络直报。试点地区要按照新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认真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并做到监测数据及时录入和审核,保证监测信息准确可靠和及时传输。

三、水性疾病监测是评价饮用水所致健康影响的重要手段,是本次试点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试点地区要按《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水性疾病监测手段和方法,完善水性疾病评估、预测体系,科学开展水性疾病监测工作。

四、各试点地区要认真结合本地工作,探索建立饮用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研究水性疾病与突发饮用水污染健康影响预警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管效能和水平。要加强信息沟通,编制信息简报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请各试点省、直辖市于5月15日前将本地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试点工作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卫生部卫生监督局。

附件:1.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

2.卫生部饮用水监测试点地区名单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九日



附件1: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



饮用水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及时掌握饮用水卫生状况,科学实施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开展城市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推进全国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和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卫生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手段建设,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在试点地区建立饮用水水质与水性疾病监测点,探索搭建国家、省、地市、县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框架,试行监测数据网络直报,初步建立饮用水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探索监督和预警信息发布模式,优化监测功能与数据管理,积累经验,为制定全国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提供依据,为建立健全统一的全国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络奠定基础。

三、工作内容及范围

试点内容包括市政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与二次供水水质监测,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出厂水水质监测,当地水性疾病相关资料收集与水性疾病监测,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及饮用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等。

试点省份选择省会城市、3个地级城市、6个县(市)或相应的区,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试点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与水性疾病监测应当同步进行,水质监测点尽可能与重点传染病监测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点吻合。

(一)基本情况调查。了解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类型、水资源分配、水源污染状况、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消毒措施等)、供水量、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等监测点基本信息。

(二)水质监测。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 - 2006)执行。水质检验和结果评价分别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06)执行。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按照表1执行。监测点按以下要求设置:

1.出厂水。全部市政供水的出厂水设为监测点。自建设施供水出厂水,省会城市设10个监测点,地级城市、县(市)各设3个监测点;不足的,全部自建设施供水出厂水设为监测点。出厂水采样位置应设在出厂后,进入输送管道前,距离供水设施最近的取水口处。

2.末梢水。原则按每2万人口设置1个监测点。省会城市设40个监测点;地级城市设20个监测点;县(市)设10个监测点。最好选取不同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的市政供水末梢水作为监测点。末梢水采样位置一般应为用户水龙头处。

3.二次供水。省会城市设30个监测点;地级城市、县(市)各设10个监测点;不足的,全部二次供水设施设为监测点。监测点宜设在居民住宅区内,并尽量选择不同材质的蓄水池或水箱。二次供水采样位置应设在蓄水池或水箱出口或最近的取水口处。

监测点的设置,各地区可根据本地情况做适当调整。

表1 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要求

类 型
监测频率
监测指标

市政供水
出厂水
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
GB5749-2006中要求的全分析①

末梢水
枯水期1次(10%监测点)
GB5749-2006中要求的全分析②

每月1次(90%监测点)
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pH、肉眼可见物、铁、锰、COD

二次

供水
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
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pH、肉眼可见物、铁、锰、COD、氨氮、亚硝酸盐氮

自建设施供水
出厂水
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
GB5749-2006中要求的全分析①


注:①包括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但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不作为本次试点监测指标;②第一年做全分析,若第二年继续实施,可根据监测情况,减少达标项目的检测。

(三)水性疾病监测。通过传染病监测网、城市全死因疾病监测点以及公众投诉热线等途径,收集城市水性疾病发生情况和相关资料,经进一步调查、分析、整理,建立水性疾病监测数据信息库,形成水性疾病监测网络,掌握水性疾病状况。水性疾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

1.经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痢疾、甲肝等)监测。

2.肿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监测。

3.突发性饮水污染引起的急性化学中毒监测。

4.饮水所致的地方病监测。

5.可能经水引起的其它疾病监测。

(四)网络直报。试点地区实行水质监测结果网络直报。在相应的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和信息处理网络终端,进行监测结果的录入、审核、上报、调用。网络直报系统维护由南京市卫生监督所负责。

四、工作分工

卫生部负责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工作的领导,并提供一定工作补助经费。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试点工作的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和质量控制》(GB/T 5750.3-2006)的规定,制定实验室内、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程序,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制定水性疾病监测指导程序。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水质监测的采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水质样品的检测及检测结果的录入,及时出具检验报告送同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收集、分析、处理水性疾病监测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探索开展水性疾病预测、预警。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水质监测结果的审核、汇总和上报,结合监测结果和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探索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

五、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7年5月份,各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监测培训。

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5月,试点地区根据各自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总结阶段:2008年6月份,各试点地区总结经验,报送总结报告。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针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方案,部署下一步工作。




--------------------------------------------------------------------------------



附件2:

卫生部生活饮用水监测试点地区名单



省、直辖市
地级市、区
县级市、县

北京市
东城区
西城区



丰台区
通州区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大庆市
佳木斯市



上海市
徐汇区
闵行区



卢湾区




江苏省
南京市
徐州市
徐州新沂市
盐城大丰市

盐城市
苏州市
扬州高邮市
镇江丹阳市



无锡宜兴市
苏州张家港市

浙江省
杭州市
湖州市
杭州市富阳市
湖州市德清县

绍兴市
金华市
嘉兴市海宁市
宁波市余姚市



绍兴市诸暨市
台州市温岭市

湖南省
长沙市
常德市
长沙市浏阳市
长沙市宁乡县

湘潭市
娄底市
常德市鼎城区
常德市汉寿县



湘潭市湘潭县
娄底市双峰县

广东省
广州市
东莞市



深圳市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