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

时间:2024-07-12 06:03: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1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34号

《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已经2002年10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二年十一月六日



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代理报检行为的监督管理,规范代理报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代理报检,是指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登记的境内企业法人(以下称代理报检单位)依法接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办理报检手续的行为。

第三条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代理报检工作,负责对代理报检单位的注册登记;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所辖地区代理报检单位的初审和年度考核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代理报检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登记,未经注册登记的单位不得从事代理报检业务。

第五条 代理报检单位在接受委托办理报检等相关事宜时,应当遵守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并对代理报检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 代理报检单位的注册登记

第六条 申请代理报检注册登记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注册资金人民币150万元以上;

(三)有固定营业场所及符合办理检验检疫报检业务所需的设施;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五)有不少于10名取得《报检员资格证》的人员;

(六)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代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注册登记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同时交验正本);

(三)拟任报检员的《报检员资格证》复印件(同时交验正本);

(四)代理报检企业的印章印模;

(五)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需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申请单位的申请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核,经审核合格,颁发《代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

取得《登记证书》的代理报检单位,应当在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区域内从事代理报检业务。

第九条 代理报检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重大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

第三章 代理报检行为

第十条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报关地和收货地委托代理报检单位报检,出口货物发货人可以在产地和报关地委托代理报检单位报检。

第十一条 接受委托的代理报检单位应当完成下列代理报检行为:

(一)办理报检手续;

(二)缴纳检验检疫费;

(三)联系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

(四)领取检验检疫证单和通关证明;

(五)其他与检验检疫工作有关的事宜。

第十二条 代理报检单位接受收发货人的委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对收发货人的各项规定。

第十三条 代理报检单位在报检时,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报检委托书。

报检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签字)、机构性质及经营范围;代理报检单位的名称、地址、代理事项,以及双方责任、权利和代理期限等内容,并加盖双方的公章。

第十四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报检员的报检行为,并对报检员的报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按照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负责落实检验检疫场地、时间等有关事宜。

第十六条 代理报检单位对实施代理报检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七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代委托人缴纳检验检疫费,不得借检验检疫机构名义向委托人收取额外费用。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将向检验检疫机构的缴费情况以书面形式如实通知委托人,检验检疫机构对此可随时进行抽查、核实。

第十八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委托人收取代理报检中介服务费。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代理报检单位实行年度审核制度。代理报检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年度审核,并提交上一年度的《年审报告书》。

《年审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年度代理报检业务情况及分析,财务报告,报检差错及原因,遵守检验检疫相关规定情况及自我评估等。

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登记不满1年的,本年度可不参加年审。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将代理报检单位年审情况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二十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对其所代理报检的事项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 代理报检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出让其名义供他人办理代理报检业务。

第二十二条 代理报检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代理报检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地记录其承办的代理报检业务,并自觉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日常监督和年度审核。

第二十三条 代理报检单位可以以电子方式向检验检疫机构进行申报,但不得利用电子报检企业端软件进行远程电子预录入。

第二十四条 代理报检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可以暂停其3个月或者6个月的代理报检资格:

(一)有违反检验检疫报检规定行为的;

(二)提供不真实情况,导致代理报检的货物不能落实检验检疫的;

(三)对报检员管理不严,多人次被取消报检资格的;

(四)未经检验检疫机构同意延迟参加年审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泄露实施代理报检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

(六)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代委托人缴纳检验检疫费或者未将向检验检疫机构的缴费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人的,或者借检验检疫机构名义向委托人收取额外费用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向委托人收取代理报检中介服务费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对检验检疫机构对其所代理报检事项进行的调查和处理不予配合的;

(九)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出让其名义供他人代理报检业务的;

  (十)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未建立、健全代理报检业务档案,不能真实完整地记录其承办的代理报检业务的;

(十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利用电子报检企业端软件开展远程电子预录入的;

(十二)因其他原因需暂停报检的。

  第二十五条 代理报检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取消其代理报检资格:

(一)代理报检企业发生变化,不具备本规定第六条条件的;

(二)未参加年审或者年审不合格的;

(三)有本规定第二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

(四)不按代理权限履行义务,影响检验检疫工作秩序的;

(五)不如实报检,骗取检验检疫单证的;

(六)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检验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和质量认证标志的;

(七)因其他原因需取消代理报检资格的。

第二十六条 代理报检机构及其报检员在从事报检业务活动中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成立代理报检单位,进行代理报检工作,从中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不得与代理报检单位有任何利益关系。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和按国家有关规定应予回避的人员以及离开检验检疫工作岗位3年内的人员,不得在代理报检单位任职并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的代理报检不包括生产企业接受贸易公司的委托,为该贸易公司收购本企业产品进行报检的行为。

第三十条 国家质检总局鼓励进出口企业以电子方式直接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论物权法定原则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法研究生 山西民权律师事务所律师 赵华栋 btbuzhd@163.com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物权法定原则的历史发展、含义、合理性及不足的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以期有利于物权法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物权法定 内容 合理性 不足 物权法草案 弱化

【正文】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客观依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予以必要的完善。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历史发展及其含义
物权法定主义源于罗马法, 在《罗马法大全》中承认具有物权属性的权利被限定为所有权、永佃权、役权和质权。其后为继受罗马法的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如《日本民法典》第175条规定:“物权,除本法及其他法律所规定者外,不得创设。”我国台湾所谓“民法”第757条亦规定:“物权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规定者外,不得创设。”此外,我国澳门民法典第1230条、韩国民法第185条、奥地利民法第308条也有类似规定。有的国家虽不采用明文规定的方式,但是民法理论与民法实务都认为采用该原则,如《德国民法典》虽然未明文规定物权法定原则,但民事判例,理论学说均持肯定态度。
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只能依据法律而设定,禁止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也不得随意变更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和公示方法。物权法定被视为物权法的首要原则,在整个物权法结构体系中处于枢纽的地位。物权法定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物权种类法定、物权内容法定、物权效力法定和物权公示方法法定。1、物权种类法定是指物权类型除法律明确规定的外,不得刨设。当事人不得创设没有规定的新的物权类型,称为“类型强制”。法律规定了几种物权类型,就承认这几种物权类型,如果当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设了新类型物权,那么这新的物权将得不到法律的承认,这种创设也是自始无效的,不具有物权法上的效力。物权种类主要规定在民法典物权篇中,但也有的在矿产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特别法中规定—些具体的物权类型。我国《民法通则》没有采用物权的概念,而使用了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的概念,其规定既不全面,也不科学。因此,建立完善的物权法体系,尤以物权种类的选择为重要。2、物权内容法定,即物权权能的法定,是指物权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的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即“内容固定”,物权法定规定了此种物权具体应含有哪些内容,例如所有权,其内容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当事人设定的所有权最多可包含这四项内容,如果另外又增设了其他内容,那这种增设也是无效的。法律对这新的内容不予承认。要求物权人在行使其物权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物权权利的范围,超出或违反法律对物权权能的规定,为权利滥用,为法律所不许。3、物权效力法定是指物权的法律效力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得由当事人创设。当事人为物权变动时,其行为若违反了法律的规定,那么就是无效的,物权变动中当事人的行为若想具有物权法上的效力,就必须符合法律对物权变动的各项要求,此为“效力法定”。物权效力就是物权所具有的法律强力,为物权权能在法律上的合理延伸。物权因法律赋予直接支配排他性,产生了不同的效力。各物权既有共同的效力,也分别有其自身特有的效力,但均以法律规定为限。4、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法定,就是法律明确规定物权变动时应当采用的公示方法,非以法定方法公示,物权变动行为无效或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物权变动,必须进行公示,且公示的方法必须符合物权法的规定,例如,动产的公示为交付(占有),不动产的公示为登记。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法律所赋予的物权变动的公信力,否则就将承担物权变动不生效或被撤销或不能对抗第三人的不利的法律效果,此为“公示方法固定”。物权变动直接影响相对人及第三人利益,关涉到社会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客观上要求物权变动应当采取一定方式公布于众,使外人能清楚地认识物权变动的内容。各国法律正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明确规定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严格物权变动形式。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合理性及不足
物权法定原则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法所采纳为一项基本原则,是有其合理性及生命力的。王泽鉴先生提出了四点理由:第一,物权具有绝对性。物权有极强之效力,得对抗一般之人,若许其以契约或习惯设立,有害公益实甚,故不许创设。第二,物尽其用之经济效用。物权与社会经济具有密切联系,任意创设,对所有权设种种之限制及负担,影响物之利用。以法律定其种类及内容,建立物权类型体系,有助于发挥物尽其用之经济效益。第三,交易安全与便捷。物权具有对世效力,物权得丧变更,应力求透明。物权种类及内容法定,便于公示,可确保交易安全与便捷。第四,整理旧物权,适应社会需要。也就是说,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1、为物权特性的需要。物权为绝对权,有对世性、排他性之特点。当事人之间设定物权之后,就具有了对世性,除当事人外其他所有人都负有尊重不侵犯之义务,那么如此强大的法律效力如果还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类型,就像合同自由原则一样千变万化,无法统一,那其他人的权利很容易就被侵犯,当事人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很显然,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与平衡。所以法律规定了物权法定,非法定物权不予承认,也就大大限制了当事人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他人的利益安全。2、发挥物之效用的需要。物权法定,种类和内容法定,如此以来,对物之利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发挥物之价值,充分利用,否则,就会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如果允许放任其行为,那必定会对物的利用不尽其数,这表面看来好像是一种充分利用,但实际上却是因没有限制而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利用方式繁多,造成无论哪种方式都得不到充分的行使,最终会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市场的发展。3、交易安全便捷的需要。明确了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公示方法,使得人们在为物权交易时有章可循,很方便的便可以寻到其路径,由于物权法定,人们遵循起规定行为即可,依法行事,既有了效率,又保证了安全。4、国家管理的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必须起到真正的“宏观调控的无形的手”的作用,国家对变化无常的东西进行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利用物权法定,将物权类型化、固定化,才能很好的把握与管理。
物权法定原则为物权法的确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任何一种制度或原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原来的东西会逐渐出现不适应,这时,就必须进行调整或更替,以便适应并促进社会现状、经济形势,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物权法定原则当然也不例外。在此原则出现之前,社会需要一种立法,把物之交易固定化、类型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确立了此原则之后,极大地保护了物权人及其他人的权益,有利于市场交易的进行。由于当时市场交易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社会现象简单,传统的物权法定可以适应情势,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易越来越频繁,社会现象也复杂化、多元化,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传统的物权法定已经出现了诸多不适应之症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良。物权法定原则不足之处主要有:种类和内容的限制和固定已经使物权法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抑制了新类型物权的出现,从而压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他们不敢也不愿去创造新的东西,因为这是法律所严格不允许的。这就将权利源泉更多地视为来源于国家权力,而不是来自市民社会的自发运动。很容易使物权僵化。长此以往,使现行物权法出现了几种不利情况,1、由于不能对新型物权的及时承认,导致了物权法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际的脱节,物权法体系陷于一种有缺陷、不完全的状态。2、由于体系上的缺陷,使现行法应有的功能——规范、调整、保护、处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物权法的实际作用大打了折扣。3、使现行物权法的运行违背立法意图,违反了立法者希望通过制定法来调整社会的目的,即现行法欠缺了当前事态所必须的规范或规范不完全,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我国物权法草案中关于物权法定主义的规定
我国的物权法正在制定过程中,物权法定是我国物权法体系建立中不容回避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物权法定原则也在各个物权法草案中无一例外地予以涉及。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有三个物权法草案,即梁慧星教授主持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王利明教授主持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以及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那么,分别是如何规定的呢?又分别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和可取之处呢?毫无疑问,这三个草案必将会对最后出台的物权法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梁慧星教授主持的物权法草案关于“物权法定主义”的具体条款有:第3条[物权法定主义]除本法和其它法律有明确规定者外,不得创设物权。第4条[违反物权法定主义的后果]非依本法或者其它法律规定的物权种类而设定的物权,不得认可其为物权。非依本法规定的物权内容而设定的物权,无物权的效力。物权的设定虽然无效,但该行为符合其它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的,许可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本法施行前依原来的物权法规设定的物权,到原设定期限届满之前有效。这两个条文非常精确地表达了传统物权法定主义的内容及其违反该原则的法律后果。但是,仍然固守传统的物权法定主义,这样会使一些新的物的交易与利用方式会不能及时得到立法的吸纳,而被排除在物权制度之外,必然会发生法律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
2、王利明教授主持的物权法草案关于“物权法定主义”的具体条款有:第3条[物权法定原则]当事人非依本法和其它法律的规定,不得创设物权。非依本法或者其它法律规定的物权种类、内容而设定的权利,不具有物权的效力。依法规、司法解释而形成的物权,如具有相应的公示方法可以认定其效力。该草案看到了传统物权法定主义存在的僵硬性,认为仅仅通过法律确认物权是不够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该草案规定,“依法规、司法解释而形成的物权,如具有相应的公示方法可以认定其效力。”这一规定则过于扩大了“法律”的范围。法规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就行政法规而言,没有问题。但是地方性法规,则存在问题。因为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习惯各不相同,如果不分物权的具体性质,认可地方性法规具有认可物权的效力,必将造成物权制度的混乱。而且,这也违背了立法法的规定。该法第8条第7项规定,民事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物权制度属于国家专属立法权,不能采取地方性立法的方式。当然,这也不属于地方性法规的范围。同样,司法解释也不能从立法法中找到法律依据,其效力层次更低。所以,这一条款值得商榷。
3、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关于“物权法定主义”的规定是:第4条: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由本法或者其它有关物权的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过于简单,而且不能传神地表达出物权法定的思想。对一些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很不明确。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完善
现在,学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物权法定原则在整个物权法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过分强调此原则,而使物权法成为封闭的立法,不能使之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变成僵化的没有生命力的禁锢物权法发展的原则。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原则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维护物权法定原则的领导地位应毫无疑问,但可允许其在基本的理论框架之内有一定程度的松动空间,即承认物权法定的弱化。用弱化的物权法定来弥补传统物权法定所带来的种种缺陷与不足,以期达到完善物权立法的目的。如何克服物权法定主义的局限性,如何协调“于社会生活之长久酝酿,习惯之反复践行所生的新物权与物权法定主义之冲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和经济发展的迅速,立法总是呈现滞后的特点,表现在物权法上则是物权种类的、效力的残缺遗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把行政法规纳入“法律”的范畴。立法本身总是滞后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生活变动不居,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严守“法律”的概念会导致现实生活中一些新出现的权利得不到物权法的保护。为缓和物权法定的僵硬性,应当把行政法规纳入“法律”的范畴,使行政法规也可以创设物权,待物权法修改时再将其提升到物权法中。因为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也不违反立法法。该法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而且,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其实这就是一个物权法定弱化的问题。物权法定的弱化是物权法发展的趋向。世界上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只有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丰富与创新现存的理论,才是正确的道路。物权法定作为物权法的指导原则,具有不可取代的不可抛弃的地位,它对整个物权法都是一个基础,所以物权法定作为基本原则应该遵守。但是物权法定的弱化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大陆法系及我国的物权法的发展走向与理论体系,我国也应该承认物权法定的弱化,以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跨步前进,经济现象日新月异,如果还顽固地坚守传统的物权法定,肯定会无限制地加大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缺口,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正常运转。物权法定是基础,是轮廓,不能丢弃,没有了物权法定,也就没有了物权存在的基础,失去了物权与债权的划分标准,必须正确面对物权法定的弱化,用这种弱化去克服传统的物权法定所带来的种种漏洞和缺陷,以弱化去解决去弥补,这不失为一条弹性的始终不离主旨的完善法律之路。这是因为:1、用传统的物权法定来限制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已不现实。社会发展的非常迅速,物的范围也已有了质的变化。从物权种类看,近年出现了许多的新型的物权,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如我国特色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是经济政策的产物。还有市场经济的新生物,预售房屋的登记,使预购人获得了相当于物权的权利。2、从国家管理和经济政策角度讲,物权法定也应该弱化。我国目前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国家只担当宏观调控的任务,放手搞活市场,也就是说,应该有灵活的法律和政策去适应和去规范调整,物权法定的弱化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传统的物权法定会导致交易过于僵硬,保守,缺乏应变能力,会使整个社会发展不稳定。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法定已弱化,我国若还固步自封,必将与整个世界的法制发展都不相协调,使我国的物权法很难迈出国际化的步子。
总之,我国应承认物权法定的弱化现象,根据我国的法律发展方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立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考虑,采取柔性的物权法定原则,给私法自治留有一定的空间,使物权法朝着有利于自身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物权法定原则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予以必要的完善,完善的方法就是弱化。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物权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册,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 法工委 2002年
6、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铁路机械冷藏车辅修规程

铁道部


铁路机械冷藏车辅修规程

1985年12月9日,铁道部

一、总 则
第1条 铁路机械冷藏车(以下简称“机冷车”)是完成铁路易腐货物运输的专用车辆,特点是在全国运行,要求在不同季节承运各种鲜、冻货品,保证质量良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机冷车由铁道部指定的路局和机保段配属,负责运用、维修、管理和施行定期检修。每个车组由车辆、柴油机、制冷机及电气等设备(以下简称车辆三机)组成,构造复杂,机电设备要求精度高、质量好、性能可靠。因此,必须加强机冷车的定期检修工作,为统一检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特制定本《铁路机械冷藏车辅修规程》。
第2条 机冷车辅修的根本任务:保持车辆三机在下次定期检修之前的各部状态、性能良好和正常运用;消灭行车和机械事故,保证运行和货物安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第3条 为提高机冷车检修质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执行辅修规程和检修工艺,加强质量检验制度;由配属段编制检修工艺和检修技术作业过程,加强修车作业计划,提倡科学、文明修车,以达到均衡生产,提高修车质量的目的。
第4条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负责制,认真负责地处理检修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规程中的各项要求,推广执行规章好的典型经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规程具体贯彻实施。
第5条 在执行辅修规程中,如遇有本规程的规定不明确或与现车实际情况不符合时,由机保段和驻段验收室共同研究,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如意见不一致,可先按机保段总工程师的意见办理,同时将不同意见分别记录在车统22—B上,并将不同意见报路局和驻局验收室。
第6条 有关轮对、轴箱油润、空气制动部分的检修,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并按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机械冷藏车段修规程》、《车辆轮对、轴承组装及修理规则》、《车辆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中的有关部分执行。
以上规程、规则与本规程的要求有抵触时均以本规程为准。
第7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并作为机冷车辅修的质量验收依据,本规程的解释、修改权属铁道部。

二、基本要求
第一章 检修周期
第8条 机冷车辅修周期为六个月;三机辅修修程按主柴油机工时核定,运转工时达500小时及以上者,按本规程(二级修程)执行,不足500小时者,按运用保养规范(一级修程)执行。
第9条 施行辅修的车辆和三机,均须做全面检查,消除各部不良状态。因技术状态不良,分解范围超过本规程规定者,按实际情况施修。
第10条 新出厂车第一个辅修期,自车组投入运用之日算起。如遇备用中辅修到期,可延至启用前施修。
第11条 扣修定检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修程必须按检修周期扣修。如遇高、低级修程不一致时,须按高级修程施修。
2.必须提前或延期施修者,应在编制年度检修计划时调整,报铁路局批准,并报部核备。
3.根据年度检修计划,辅修提前或延长扣修期,不得超过15天。
4.扣修的临修车,如定检期在一个月内到期时,可提前做定期检修。
第二章 综合要求
第12条 机冷车辅修时,要认真做好车组入线技术检查,车辆做外观检查,三机作静、动态检查,并作成入线技术交接记录。
第13条 车辆和三机施行辅修时,要按本规程范围,测定各部磨耗限度,按规定检查各部件及零配件的技术状态,并按本规程规定的限度与要求进行施修。
第14条 车辆上风表,须拆下校验,并加封,贴上标签。三机上各种电气、压力、检测仪表,须在现车进行检查,不良者须拆下检修、校验,各种自控、保护部件须作用良好。
第15条 车辆和三机原进口配件损坏时,可采用国产件代用,代用配件的规格、材质,须符合或近似原型配件的技术要求。
第16条 本规程中规定有加修等级差的配件,经机械加修后,其配合与形位公差必须符合规定级差的要求。
第17条 除本规程另有规定者外,均以配件的名义尺寸确定是否过限,过限施焊时按名义尺寸掌握,并留有加工余量,加工后在图纸、工艺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均为合格。段制品应按规定的图纸生产。
第18条 配件测量方法及部位,须按机冷车段修规程中各专业有关规定执行。
第19条 配件裂纹焊修后,须按《机冷车段修规程》中规定的范围进行热处理。经焊修或截换后的压力容器,需按规定进行液压、气压试验,合格者方准使用。
第20条 车辆三机检修后,各部不良状态须消除,组装位置正确、牢固,作用良好,液体、气体管路容器的连接部位不得有漏泄,各部件限度、组装间隙及技术性能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并不得低于运用列车一级技术质量标准。
第21条 三机经检修后,须先经运转试验,确认状态良好后,再按本规程落成试验要求进行全车组连编运转试验,各部技术状态及技术性能应符合本规程落成试验要求。
第22条 检修测试用的量具、仪表、样板及各种试验设备,每年要校对一次。单车试验器、三通阀及分配阀试验台,每月校对一次,每季分解检修一次。并有校验记录,压力表须有合格标签。
第23条 车辆三机检修报单应填写齐全、准确,并由车间及有关人员签字,作为向验收员交车内容。各种检修原始报单,应保存一个段修期以上。
第三章 质量保证期
第24条 经辅修的车辆三机,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应保证一个辅修期。车辆和三机主要配件质量保证期规定如下表(表略)。

三、车 辆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条 机冷车辅修主要是对制动和轴箱油润部份施行检修,并对其它部分做辅助性修理。
第2条 施行辅修时,对车辆各部应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各种故障,各部限度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对车体、转向架构架、摇枕、车钩、尾框等主要部件发生裂纹焊修时,除本规程有明确要求者外,应参照《段规》中有关焊修规定执行。
第3条 辅修及临修车辆用的配件应符合规定要求,须加修的配件,应按机冷车段修规程和车辆配件检修工艺施修,各类油脂须有合格证或经化验合格,方准使用。
第4条 技术要求中凡对辅修有质量要求而对临修没有要求的,临修可按运用限度掌握。
第二章 转向架、轮对
检修范围:转向架包括轮轴全面检查,各部配件齐全,螺栓紧固;滚动轴承轴箱及轴端传动装置施行开盖外观检查。
第5条 轮轴各部技术状态良好无裂纹,符合规定限度,轮座压装部须无透油透锈,移动标记良好,踏面粘有闸瓦熔化物时须铲除。
第6条 构架、摇枕、摇枕吊及吊轴无裂纹,弹簧托板有纵裂纹时焊修,横裂纹时焊后补强。
第7条 合簧箍或簧片裂纹、松动及圆弹簧折损时更换。
第8条 上、下心盘、旁承无裂纹,螺栓应紧固,铆钉松动、折损时更换。旁承游间须符合限度,且每侧不小于1毫米。
第9条 轴箱外部清扫干净,检查轴箱体及轴箱其它配件,须无裂纹、松动、破损或漏油。
第10条 检查前轴承的保持架,铆钉无折断,连续松动不超过三个,允许松动总数不超过铆钉总数的1/3。其它部位作外观检查无异状。
第11条 检查油脂,不足时补油,如有混砂、混水、变质及有金属粉末时,须分解检查、清洗及重新给油。
第12条 密封圈须良好,螺母、螺栓、防松板或键板须紧固,轴箱盖关闭严密,并加铅封。
第13条 带齿轮箱轴箱的检修:卸下齿轮箱及中间体,轴箱部分按上述要求检修,中间体要注意检查橡胶连接器,齿轮箱拆卸后,如各部完好,转动灵活,无异音、无异物、不漏油,则可不分解,但须换油。如有异状则须分解检查。
第14条 带皮带轮轴箱的检修:使用专用工具分解退卸套,再拆卸皮带轮,轴箱部分按上述要求检修。皮带轮安装前,须在轮毂孔面、轴端圆柱表面、退卸套内外面涂变压器油,并装好“O”型密封圈。
第三章 车钩缓冲装置
检修范围:车钩、缓冲装置分解及外观检查。
第15条 钩头部分应分解检查,各配件不得有裂纹、弯曲、磨耗过限。组装时各磨耗部分给油,组装后三态作用及防跳作用良好。钩舌与钩腕内铡距离须符合限度要求。
第16条 钩舌与钩头上耳间隙不得超过10毫米,超过时须在下钩耳上部加垫圈调整。钩舌销与钩耳孔或钩舌销孔之间隙:2号钩不得超过5毫米,13号钩不得超过7毫米。钩耳孔、钩舌销孔之衬套裂损或松动时更换。
第17条 提钩杆不得弯曲,与提钩杆座凹槽间隙不得大于3毫米,提钩杆座螺栓不得松动。
第18条 钩体、钩舌、钩尾框不得有横裂纹,各部裂纹焊修时,按《段规》执行,冲击座裂纹时焊修,裂损时更换。
第19条 钩身及钩托板弯曲磨耗过限时调直、焊修。钩托板螺栓须紧固,并有背母,钩身上部与冲击座之间隙不得小于8毫米。
第20条 钩尾扁销螺栓应分解检查,有裂纹或磨耗后直径不足18毫米时更换。
第21条 2号缓冲器弹簧盒裂纹不得超限,3号缓冲器裂损,瓦片簧每组(8片)中折损超过1片时更换。
第22条 下作用车钩之上孔盖丢失时添补,车钩高度须符合限度要求。
第23条 从板无裂损,从板座铆钉松动超过1/3时须换钉。
第四章 基础制动装置
检修范围:基础制动配件全面检查和修理,手制动机进行作用试验。
第24条 检查闸瓦、闸瓦插销及制动梁吊,磨耗过限或裂损时更换。
第25条 检查各杠杆、拉杆,弯曲时调修,裂纹、磨耗过限时焊修。
第26条 闸瓦托、圆销、开口销,磨耗过限、裂损时焊修或更换。状态良好者可不分解,开口销开度为60°—70°。
第27条 制动梁须无弯曲、裂纹,磨耗过限、损坏时加修或更换。制动梁安全托及上拉杆安全托须无裂纹、变形或松动。
第28条 手制动机须清扫尘垢,各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踏板牢固。手制动轴弯曲时调修,裂纹折损时焊修或更换。手制动轮螺栓须紧固,手制动链接口开焊时焊修或更换,焊修后施行3000公斤力拉力试验须良好。螺杆式手制动机拧紧后,螺纹须有75毫米以上的余量,旋转式手制动链须有0.5~2圈的卷入量。
第29条 闸瓦熔化物粘在闸瓦托上须铲除。各转动摩擦部分须给油。
第30条 垂下品各配件与轨面距离不超限。
第五章 空气制动装置
检修范围:空气制动装置全面检查和修理并进行单车试验。
第31条 三通阀、分配阀须分解检修。检修后,须经试验台试验合格。安装三通阀、分配阀时,滤尘网及填料须良好,滤尘网须使用铜质或镀有防锈层者,填料须使用马鬃,马尾或同类毛制品,禁止使用树棕。排风口须安装排风管。各部螺栓紧固符合规定要求。
第32条 软管须拆下检修,检修后,须按规定经风、水压试验合格。
第33条 制动缸分解、清扫、清除锈垢、给油。皮碗须无裂纹、破损、变质、变形。缓解弹簧无折损,其状态良好者可不分解。鞲鞴杆裂纹时更换,弯曲、变形时调直,螺栓松动时紧固。铆钉松动时重铆,鞲鞴杆与鞲鞴铆接处裂纹时焊修。
制动缸脂须符合规定型号,制动缸给油量规定如下(表略)。
第34条 远心集尘器须分解、清扫、检查,胶垫及止尘伞状态须良好。组装时集尘器体须垂直安装,方向正确,螺栓紧固。
第35条 副风缸堵须拆下,并用压缩空气排除水垢。副风缸裂纹时更换或焊修。焊后须施行9公斤/平方厘米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不漏泄。
第36条 主、支管在安装三通阀、分配阀前须吹扫除尘。主、支管须无裂损,如有弯曲或凹痕而不影响正常通风者可不处理,腐蚀严重时更换。两端补助管更换时,长度为250~300毫米,螺纹须符合要求。
第37条 主、支管卡子及吊架不得松动,螺栓须紧固,焊接部位无裂纹。主、支管木垫损坏时须用涂有防腐剂的硬木垫更换。
第38条 风表须卸下校验,与标准表的误差不超过0.1公斤/平方厘米,校验合格的风表贴合格证,加铅封,安装牢固。
第39条 安全阀、缓解阀、折角塞门须卸下分解检修和试验,作用良好,截断塞门在现车施行分解检修并清洗给油。缓解阀拉杆状态须良好。
第40条 紧急制动阀零件齐全,状态良好,并进行作用试验良好后加铅封。
第41条 闸瓦间隙调整器应外观检查无异状,经单车试验须作用良好。使用空、重车调整装置者,则须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第42条 制动装置组装时,各风管螺纹处涂黑铅粉油或缠聚四氟乙烯薄膜。
第43条 制动装置组装后,须按下列规定施行单车试验(103型分配阀单车试验与GK阀相同):
1.漏泄试验
当制动管压力达5公斤/平方厘米时,应进行吹风除尘,排除漏泄故障后,开启截断塞门,待风压达2公斤/平方厘米左右时,卸下副风缸排水堵吹扫,组装后继续充风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用肥皂水涂支管以内配件各结合处,确认无漏泄后,将手把移至三位保压,总漏泄量1分钟
不得超过0.1公斤/平方厘米(总漏泄量应包括各折角塞门及软管)。
2.制动安定试验(常用制动时不能出现非常制动叫安定)
当压力达5公斤/平方厘米后,将手把移至5位减压1.4公斤/平方厘米后,移至保压位。在减压过程中,不得起紧急制动作用,并不得发生自然缓解。测量鞲鞴行程并调整至规定限度。装有空车安全阀者,空车安全阀应在制动缸压力达1.9公斤/平方厘米时起排风作用,降至1.6公斤/平方厘米前停止排风。
3.制动感度试验
(1)制动:当风压达5公斤/平方厘米后,将手把移至四位,在减压量至0.4公斤/平方厘米前,须发生制动作用。
(2)保压:将手把移至三位保压,1分钟内制动管风压因局部减压而继续下降时,GK型阀不得超过0.5公斤/平方厘米,103型分配阀不得超过0.3公斤/平方厘米,并不得发生自然缓解。
(3)缓解:将手把移至二位充风,制动机须在45秒以内缓解完毕。
4.紧急制动试验
当风压达5公斤/平方厘米后,将手把移至六位减压,在减压量至1.4公斤/平方厘米前须起紧急制动作用。紧急制动后,应缓解良好。
第44条 三通阀、分配阀、软管、鞲鞴杆头部按机冷车段修规程的规定涂打白铅油标记。
第六章 底架和车体
检修范围:车底架外观检查,车体进行全面检查,重点修理。
第45条 各梁无裂纹、弯曲及腐蚀过限。须焊修补强时,应根据各型机冷车底架的具体结构,参照货车段修规程施修。
第46条 各梁纵裂纹时焊修,横裂纹时焊后加补强板。中、侧梁下垂过限时调修。
第47条 车体倾斜过限时调整。
第48条 车门开、关作用良好,腐蚀、破损时修理或更换。活动摩擦部分给油。密封胶条破损时修补。
第49条 外顶板、外墙板腐蚀或破损时,可用拉铆、锡焊或层压玻璃钢修补。内顶板、内墙板、风道板、防水顶板、排水槽等破损时修补。各折页、销子、螺栓须良好,丢失时补齐。
第50条 铁地板腐蚀、破损严重者修补。玻璃钢地板破损时,用层压玻璃钢修补。地板胶布破损、开裂时修补。地板排水管、堵及盛水器有破损时修理或更换,排水管须畅通。离水格子作用须良好,零件丢失时补齐,破损时修复。
第51条 自然通风、车内循环通风装置、百叶窗、开闭机构及锁闭装置,配件齐全作用良好,损坏时修理。
第52条 脚蹬、栏杆、扶手、梯子、渡板须牢固,无裂损,作用良好,损坏时修理。
第53条 车底工具箱,箱子锁、搭扣、折页破损或作用不良时修理,吊架及吊杆弯曲、裂损时修理,安装牢固。
第54条 车内设备、门窗、门锁、窗锁,配件齐全,作用良好,损坏时修理。卧铺安全带及钩座裂损时更换。
第55条 水箱及管路漏水时修理,阀门损坏时须分解检修或更换。
第七章 车辆标记及油漆
第56条 外顶板、外墙板的油漆应保持完整,不良部分补底漆后再涂面漆,油漆颜色应与旧漆层的本色相近似。
第57条 各种标记应保持完整、清晰,不良部分局部补涂。
第58条 辅修期按月、日涂打。
第八章 落成要求
第59条 车辆各部分尺寸须符合车辆限界。
第60条 无导框转向架侧架下部与轴箱顶部的距离,冷藏车不少于30毫米,机械车和乘务车不少于25毫米。
第61条 摇枕与构架横梁前后间隙之和为0~14毫米。
第62条 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游间之和为2~14毫米,每侧不小于1毫米。
第63条 同一制动梁两侧闸瓦厚度差不大于10毫米。
第64条 车体倾斜不超过50毫米。
第65条 车钩中心高度,冷藏车为850~890毫米,机械车和乘务车为840~870毫米,B19型车组两端最低为870毫米,其余车型为880毫米。
(附表略)

四、柴 油 机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条 柴油机组的检修,主柴油机按其平均运转工时,辅机按其本身运转工时分别核定修程,累计工时达500小时及以上者,按本规程二级修检修范围施修,小于500小时者按本规程一级修检修范围施修。
第一节 分解检修范围
第2条 二级修分解检修范围如下:
1.气缸盖:NVD24、NVD21、6135D—3型柴油机应分解检修,其它各机型技术状态良好者可不分解。
2.喷油器、各仪表、充气阀及座、充气保安阀及气缸压力保安阀应分解检修。柴油、机油及空气滤清器应清洗。
3.除NVD24、285型柴油机喷油泵外,其它各机型喷油泵经试验台调试各缸供油量、供油夹角、限速作用及调速稳定性试验。
4.其它各配件作外观检查,不良时修复。
第3条 一级修分解检修范围如下:
1.喷油器、各仪表应分解检修。柴油、机油及空气滤清器应清洗。
2.其它各部位按运用保养规范(一级修程)作外观检查,不良时修复。
第二节 综合要求
第4条 悬挂装置及各紧固件不得有裂纹、开焊及松动现象。
第5条 油、水、气各管路,接头处不得有漏泄。
第6条 各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各润滑油杯、油嘴处应加足新润滑脂。
第7条 更换柴油机机油。NVD24、NVD21、(B17)型柴油机,辅修按换油工时下限掌握,其它各型柴油机原则上应在辅修时换油(由各段具体规定)。换油时,应在机组热态下进行,曲轴箱设有检查盖的机组,必须彻底清洗机油腔后换油。更换机油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固定件部分
第一节 气缸盖总成
第8条 气缸盖
1.气缸盖及气门附件应清洗干净,无油垢、积炭,水垢严重者应清除水垢,缸盖不得有渗漏。
2.气缸盖密封平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碰伤、划痕或裂纹。
3.NVD24、NVD21型气缸盖密封环肩内侧高度应为3.9±0.2毫米;外侧高度NVD24型为4±0.5毫米,NVD21型为4.5±0.5毫米。
4.6135D—3型气缸盖平面不平度在全长上不得大于0.05毫米,超限者磨削修理,磨修后允许距离边、孔缘10毫米以外有不大于100平方毫米的未磨处,磨修总量不得大于0.20毫米。
5.6135D—3型气缸盖喷油器水套严重腐蚀或水封老化、损坏时应更换。
6.NVD24型气缸盖防腐锌块表面应车削加工,允许保有小于1/4表面积的黑皮。气缸保安阀应分解、清洗、校验,作用良好,无漏泄。释放压力为65公斤/平方厘米。
7.风冷柴油机气缸盖散热筋片无显著油垢,残断片不超过2个自然片。
8.气缸盖上螺孔及双头螺栓螺纹不得松旷、滑扣,允许扩孔镶套修理或更换。
第9条 进、排气门
1.气门杆不得有裂纹,表面应光洁,不允许用砂布打磨积炭。
2.气门杆椭圆度、不柱度不得大于0.05毫米,不直度在全长范围不得大于0.03毫米。
3.阀面不得有擦伤、烧损、剥离或锈蚀,磨削后不得有棱边,阀面锥角不得任意变更。
4.阀盘圆柱体边缘厚度不得小于下述规定值(表略)。
5.气门杆端面不得有翻边、凹痕,对气门杆中心线的跳动不得大于0.05毫米。
第10条 气门座
1.不得有裂纹,与缸盖配合不得松动。
2.阀面表面光洁,不得有擦伤、烧损、凹陷或锈蚀。
3.阀面锥角不得任意变更。
第11条 气门导管
1.清除积炭、油垢,不得有裂纹,内表面不得有剥离、刻痕等严重缺陷。
2.更换气门导管者,用“止”“过”规检查组装完毕后的导管内孔尺寸,“过规”通过不得有阻滞现象,“止规”插入深度不得超过5毫米。
第12条 气门弹簧
1.不得有裂纹、并圈现象,应在平板上用高度游标卡尺或标准弹簧对比法检查弹簧自由高度,如自由高度低于表标准之下限2.5毫米以上者应更换。
2.在平板上用直角尺检查两端面与中心线的垂直度,在100毫米长度上允差不大于1.5毫米。
3.每台机组需抽查两只弹簧的弹力,压到规定高度时,不得低于下表(略)极限弹力。如发现有一只不合格者,应全部检查。
第13条 气缸盖附件
1.气门顶帽、锁夹、挡圈不得有裂纹。挡圈弹性不良者更换。
2.顶帽工作面不得有凹陷,磨修时应保证与圆柱面的垂直度。
3.NVD24气缸盖单向阀应分解检修。阀严密、作用良好。
第14条 装配要求
1.拆装导管必须用专用工具,以防导管变形。6135D—3导管高出气门弹簧座面距离必须控制在26±0.30毫米。
2.气门杆在导管内应上下转动灵活,组装时涂润滑油。
3.研磨好的气门及座的密封环带应平滑无光泽,环带应连续,且距边缘不小于1毫米,阀线宽度应为1.5~2.0毫米。
4.气门头下沉量应符合下表规定(表略)。
5.研磨好的气门及座用煤油作严密性试验,历时两分钟不得有渗漏现象。
6.NVD24、NVD21型气门锁夹应紧密地与气门杆及弹簧座表面贴合,安装后凸出弹簧的高度不小于0.5毫米,互差不大于0.4毫米,对口间隙不小于0.5毫米。
第二节 机体与机座
第15条 机体与机座无裂纹,水套无漏泄。NVD24及NVD21型柴油机底脚避震橡皮与机组纵向间隙两边之和及上下间隙两边之和应为3~8毫米。避震橡皮不得受压变形,弹簧不得有裂损、脱槽。
第16条 机体与气缸盖接触面应光洁平整、距边、孔缘10毫米以外处允许有个别碰痕、划伤等缺陷,不良者修复。
第17条 气缸套
1.应清除油垢及积炭,检查缸套不得有裂纹,内表面不得有严重擦伤。
2.风冷柴油机气缸套散热片无显著油垢,散热片连续缺损不得超过2个自然片,缺损片数总和不得超过全部片数的2%。
第18条 部件装配要求
1.NVD21型压缩室高度调整垫片总厚度不得小于1.2毫米。
2.6135D-3型气缸盖衬垫缸套孔口有反边的一面应朝上,缸盖骑缝处必须使用球面垫片。
3.压缩室高度应符合下表规定(表略)
4.气缸盖螺母应按规定顺序,分数次拧紧,骑缝处螺母最后拧紧,扭矩规定如下(表略)。
第三章 配气机构
第19条 摇臂总成
1.摇臂无裂纹,头部圆弧表面应圆滑过渡,不得有楞角、偏磨、凹痕或剥离。
2.摇臂衬套不得松旷。
3.摇臂轴支座不得有裂纹,螺柱、螺孔不得滑扣,轴与支座的配合不得松旷。
4.摇臂轴轴向油槽装配位置正确,径向油槽与支座油孔应重合。
5.轴用挡圈不得有裂纹和变形。
6.调整螺钉和螺母的螺纹不得损伤和滑扣,螺母六角良好,尺寸规格统一,螺钉开口良好。
7.油杯应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8.NVD24、NVD21型摇臂总成安装固定后,摇臂头中心线应与气门杆中心线垂直相交,不相交偏移量不得大于1毫米。摇臂与座侧面配合间隙不行超过0.50毫米。
9.12KVD、12VD14.5型柴油机摇臂座安装时喷油孔必须向上。
第20条 凸轮轴结合部
1.NVD24、NVD21型凸轮轴作外观检查,凸轮工作表面应光洁圆滑,不得有严重锈蚀、剥离。
2.气门挺柱导向螺钉不松动、不滴油、作用良好。
3.气门推杆不得有裂纹、划伤及毛刺,不得弯曲,装配式推杆不得松动。
4.气门间隙调整完毕后,调整螺钉高出螺母的螺纹部分不得少于2扣。
5.285型柴油机排气阀推杆上减压启动紧帽和启动开关轴在气门关闭位必须有0.50~0.75毫米的间隙。
第21条 配气机构附件
1.进、排气管不得有变形或裂损,内部应畅通。
2.排气温度计不得破损,脱节。
3.纸质空气滤清器清洁完好,滤芯无破损,受潮或油污时换新;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应清洗换油,无破损,技术状态良好。
4.NVD21型防雨盘边缘与车顶须有间隙。
第四章 曲柄连杆机构
第22条 NVD24、NVD21型飞轮及齿圈、联轴器
1.飞轮及齿圈应清洁,不得有裂纹。
2.齿圈与飞轮配合不得松动。
3.齿圈牙齿裂损超过6毫米或齿顶高塌齿、磨损超过2毫米达4个齿以上者,应修理或更换。允许齿圈翻面使用。
第五章 燃料供给系统
第一节 喷油泵
第23条 除NVD24、285型喷油泵外,其它各机型喷油泵应在专用试验台上调试各缸供油量及供油相位角。
在额定转速时,最大供油量应符合下表要求(表略)。
组合式油泵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不得大于3%。
第24条 各缸供油相位角互差不得超过±30′。
第二节 调速器
第25条 组合式喷油泵调速器应在试验台上作限速作用及调速稳定性试验。
1.各泵调速器完全停止供油,转速规定如下(表略)。
2.齿杆(拉杆)在50%以上负荷时不得有明显的游动现象。
3.齿杆限位螺钉应加铅封。
第三节 喷油器总成
第26条 喷油器体
1.清洗检查,不得有裂纹和严重机械损伤。
2.螺纹部分不得有滑扣、乱扣现象。
3.与喷油器偶件体结合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刻痕、锈蚀。
第27条 喷油器偶件
1.针阀偶件应光洁,不得有刻痕、锈蚀、上下运动无阻滞。
2.阀体无积炭,油道和喷孔不得有阻塞和变形现象。
3.针阀和阀座应密贴,针阀锥面不得有明显磨损凹坑。
第28条 附件
1.调整螺钉、紧帽、护帽等不得有裂纹,螺纹不得有滑扣、乱扣。
2.紧帽与针阀体接触平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毛刺及污物。
3.压力调整弹簧不得有裂纹和变形。
4.顶杆不得弯曲,过滤器裂损或配合间隙过大时应更换。
第29条 装配要求
1.喷油器启阀压力应符合下表要求(表略)。
2.在规定压力下,喷射的燃油应呈细小而均匀的锥体油雾,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油滴或油流。喷射时有清脆的音响,停止时应急速停止供油,不得有滴油或渗漏。
3.6135D-3型柴油机喷油器偶件头部伸出气缸盖平面的高度应为2.5~3毫米。
4.NVD21型喷油器偶件平面与护帽内底面的距离应保持0.3~0.5毫米间隙。
5.12KVD型喷油器垫片厚度为1.5毫米。
6.同一机组不得混装不同型号的喷油偶件。
第四节 燃油滤清器
第30条 滤清器体、盖及支架应清洁,不得有裂纹和渗漏,螺孔和螺纹不得有乱扣、滑扣现象,密封平面不得有毛刺和凹凸不平。
第31条 滤芯应清洁,不得有破损。
第32条 芯杆、弹簧及密封垫
1.芯杆不得有弯曲现象,螺纹不得滑扣、乱扣,弹簧不得有裂纹、变形,密封垫不得有破损变形。
2.磁性滤清器应清洗干净,不得裂损。
第33条 装配要求
1.各接合处不得渗漏。
2.滤芯在弹簧的作用下不得松动,上下平面必须有密封装置防止燃油短路。
3.过滤性能良好,流量应满足机组负荷要求。
第六章 润滑系统
第34条 机油滤清器
1.滤清器体应清洁,不得有裂纹及渗漏,密封平面不得有毛刺和凹凸不平。
2.滤芯应清洗干净,滤网不得破损和脱焊,两端面应平整,壳体内油道应畅通,保证密封。
3.离心式滤清器喷孔应畅通,滤网不得破损。转子轴承配合间隙,6135D-3型为0.045-0.20毫米。装配标记应正确清晰。
4.调压阀及旁通阀,阀座面接触良好,弹簧不得断裂。
5.刮片式滤芯滤片应清洁、平整,装配法兰平面不得翘曲不平。
第35条 磁性滤清器
1.壳体应清洁无裂损。
2.磁体不得有裂纹、失磁现象,结合面之间应无油垢。
第36条 机油散热器
作外观检查,不得有渗漏,组装应牢固,散热片表面无显著油污。
第七章 冷却系统
第37条 水泵作外观和作用检查,传动部分不得松旷,无杂音。溢水孔处不得有滴漏。4NVD21型开盖检查轴承润滑脂,如有混水者处理。
第38条 水散热器作外观检查,不得有渗漏,组装牢固,散热片表面无显著油污。
第39条 冷却风机传动平稳、正常、不松旷,扇叶铆钉(螺钉)不得有裂纹松动现象。
第40条 水节温器作用正常,开闭灵活。水温表、温度计损坏时应检修或更换。
第41条
1.管路及阀不得漏泄,各阀应开闭灵活。
2.各传动部分不得松旷。
3.百叶窗及通风道不得有破损,作用应灵活。
第八章 起动系统
第一节 空气起动系统
第42条 压缩空气瓶
1.应认真作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
2.分配头应作用良好,各阀及接头处无固死,无漏泄,铅封完整。
3.吊架装置无裂纹,必须稳妥牢固,紧固件不得松动。
4.排出主压缩空气瓶内冷凝水,风压不低于24公斤/平方厘米。
第43条 充气阀应分解清洗检查,不得有裂损,阀与座必须配合严密,球阀行程1~1.5毫米。
第44条 充气保安阀分解清洗检查,不得有裂纹,阀与座必须配合严密,压力校验应在31公斤/平方厘米时阀开启。
第45条 空气压力表应拆下校验,指示正确,指针不得卡滞。应有校验标签,并加铅封。
第46条 起动滑阀作外观检查,柱塞应滑动自如,不得有卡滞,应作用良好。
第47条 手摇空气压缩机作外观检查,气缸不得有裂纹,摇杆及活塞运动灵活,活动部位应加润滑油。
第二节 电起动系统
第48条 起动作用良好,无打击杂音。NVD21型起动马达齿轮端面与飞轮齿圈端面之间间隙为6~8毫米,啮合齿高不小于1/2全齿高,不符合要求时用垫片调整。
第九章 总装配要求
第49条 配气相位应符合下表要求(表略)。
第50条 气门间隙应符合下表要求(表略)。
第51条 喷油提前角应符合下表要求(表略)。
喷油泵操纵手柄在停车位置时允许个别缸有少量供油,但缸数不得超过机组总缸数的1/2。
第十章 试运转要求
第52条 柴油机现车试运转要求
1.柴油机试运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
0~50%负荷 1小时
50~75%负荷 0.5小时
90%负荷 0.5小时
2.如经更换活塞、气缸套、轴承等配件修复的柴油机,在试运转的0~50%负荷运转走合时间应延长到3小时,允许分次累计,但负荷自50%开始到90%试车须连续进行。
第53条 技术要求
1.功率、转速
柴油机在标准状况下,额定转速时应发出不少于95%的额定功率,此时机油压力及温度、冷却水温度、排气温度应符合下表(略)要求,排气不得冒黑烟,曲轴箱压力正常。
2.在常用工况(85%负荷)时,各缸排气温度及冷却水温度互差均不得超过30℃(6NVD24型第4缸除外)。
3.在常用工况(85%负荷)时,频率表应在49.5~50.5赫范围内,波动幅度不得大于1赫。
4.机油压力表指针波动幅度不得大于1公斤/平方厘米,但不得小于最小油压规定值。
5.柴油机运转中,不得有突爆及间隙过大的撞击等杂音。
6.并联运行的发电机组负荷在25千瓦以上时能并联运行。
第54条 起动性能
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时,柴油机应能顺利起动,若连续起动三次仍不能着火发动,应视为起动性能不良。(附表略)

五、制 冷 机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条 施修前,应向乘务员详细了解情况,做好全面外观检查并起动机组运转检查。在施修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本规程各项技术要求,消除故障和不良处所。
第2条 辅修时,应对各自控及保护装置做动作试验,各连接部位应紧固无漏泄,各部配件齐全良好,各阀无固死,仪表显示正确,不良者应修复。
第3条 机组润滑油、制冷剂、盐水不足时,应补充至规定要求。
第4条 经过辅修的制冷机组,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应符合本规程要求。
第二章 压缩机组
第5条 压缩机组体及各部件无裂纹、缺损,各部组装紧固、严密、无漏泄。
第6条 B16、B17型压缩机必须开曲轴箱盖及气缸盖作内部检查,要求如下:
1.外观检查连杆、连杆轴承、连杆螺栓及开口销状态良好,无松驰现象,不良者修复。
2.外观检查主轴承瓦边无缺损、辗挤现象,定位轴承间隙不超限。
3.压气阀表面有污垢时清洗,压气阀螺母、开口销应良好。圆形锁母不松动。用煤油对压气阀作严密性检查,应无线状滴漏,不良者应修复。吸气阀只作外观检查,发现异状时检查处理。
4.各缸排气温度差大于8℃的吸、压气阀应分解检查处理。
5.检查气缸套内壁,有严重拉伤或活塞偏缸无间隙者应修复。
第7条 压缩机因故障或需扩大检修范围进行分解检修时,要求如下:
1.检查、测量各部件的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各部位限度及配合间隙应符合规定要求(检修标准参照段修规程有关规定),不良者应修复。
2.经分解检修,更换主要部件(曲轴、主轴承、汽缸套、活塞连杆组)的机组,须按《段规》中“制冷机落成试车”有关要求进行试验。
3.清洗机油滤清器,更换冷冻机油。
4.氟机应全部更换所分解结合面的密封垫,保证严密,不漏泄。
第8条 压缩机工作时,应无异声,运转平稳,油质清洁良好。
第9条 保安旁通阀、抽气阀不漏泄、作用良好。旁通阀运转中不发热,不良者加修。
第10条 氨压缩机保安旁通阀应拆下校验,其调整压力为:B16型高压为17公斤/平方厘米,低压为12公斤/平方厘米;B17型高压为14公斤/平方厘米,低压为8公斤/平方厘米。
第11条 压缩机启动压力平衡电磁阀,须作用良好,无漏泄。
第12条 自动关闭阀启闭作用良好,无漏泄,开阀油压为0.5~0.8公斤/平方厘米,停机关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超过规定者分解检修或更换。
第13条 B16、B17型机组应清洗集泥器,机油滤清器。
第三章 膨胀阀及压力容器
第14条 热力膨胀阀作用良好,无漏泄。调节不良或有堵塞现象者应调整并清洗过滤网。感温包绑扎紧固,位置正确,不良者应调整、加固或更换。
第15条 B17型自动调节装置,作用良好,阀门无固死,外观无漏泄现象,不良者修复。
第16条 热交换器、中间冷却器、贮液罐等压力容器及各管路、接头无漏泄,作用良好,安装稳固。
第17条 B18型离油器作用须良好。浮球阀不漏泄,启、闭作用不良者应分解检修。
第18条 液位指示器状态良好,无漏泄,显示清楚,视镜无裂损。
第19条 B16、B17型的冷凝风机、冷却水风机运转正常,无碰壳、异音及反转现象。风机叶轮无裂损,轴承运转正常,不发热。三角皮带紧度适当,松驰磨槽底者修复或更换。向油杯中添加润滑油脂。
第四章 冷却水及盐水系统
第20条 冷却水泵、盐水泵无裂损,安装稳固,运转无异声,轴承温度正常,轴封无严重滴漏,有加油嘴者需补加润滑油脂。
第21条 冷却水散热器、冷却水管路及盐水管路无裂损,无漏泄,各部配件齐全,各阀门无固死现象,盐水保安阀作用良好,关闭严密。
第22条 盐水软管磨损时修补或更换。大头阀作用良好,无滴漏。防护罩破损时修换,吊杆及各部配件齐全良好。
第23条 盐水贮存罐、均衡罐及管路破损漏水时修复,手摇泵应作用良好。
第五章 其它设备
第24条 制冷机罩壳、百叶窗及门作用良好,配件齐全,无锈固、变形,损坏时修复,各活动部位给油。
第25条 自然换气装置(制冷机组上)的配件齐全,开、关及固定作用良好。
第26条 各种压力表指示正确。同一制冷系统,压力平衡时,各表指示指示互差不超过0.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表的铅封及检验日期标签应完整、齐全,安装稳固。B16、B17型的压力表应拆下校验。
第27条 玻璃温度计无裂损、脱节,罩壳完整无松动。
第28条 制冷系统各手阀、电磁阀应作用良好,关闭严密,不漏泄。压力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作用良好,动作值符合规定要求。
第29条 干燥过滤器无堵塞、失效,不良时应处理或更换。
第30条 加油阀、回油阀作用良好无漏泄,不良者应修复。
第六章 制冷机落成试车
第31条 制冷机经辅修后,必须进行落成试车,试车时间不少于—小时,如压缩机修换主要配件时,磨合时间可适当延长。各部技术质量、性能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第32条 B16、B17型氨制冷机落成试车要求:
1.压缩机运转平稳无异声,各部工作温度正常。
2.压缩机油量在视油镜的1/3~2/3之间,油压在0.8~2.0公斤/平方厘米范围内。
3.各缸排气温度不超过130℃,各缸之间温度互差不大于8℃。
4.压缩机运转中密封器温度正常,无漏氨现象,滴油量每小时不超过40滴。
5.盐水贮存量:均衡罐不低于1/2,贮存罐不低于1/2。盐水浓度为30~32波美度。
盐水流量不低于32立方米/时,盐水压力B16型为2.6~3.4公斤/平方厘米,B17型为2.4~3.2公斤/平方厘米。
第33条 氟利昂制冷机落成试车要求:
1.压缩机运转平稳无异声,各部工作温度正常。
2.压缩机油量在视镜的1/3~2/3之间、油质良好,油压符合以下要求(附表略)。
3.吸入压力调节控制压力须符合下值(附表略)。
4.冷凝风机控制压力调节器动作压力须符合下值(附表略)。
5.压缩机超压保护控制器动作压力须符合下值(附表略)。
6.B21型低压保护控制器在吸入压力为-0.5±0.2公斤/平方厘米时能断开,当压力回升到0±0.2公斤/平方厘米时闭合。
7.融霜动作试验:按各型车规定功能及动作值,能自动控制或手柄控制作用良好(允许模拟试验)。
B18型:能自动控制,当低压达-0.18~-0.38公斤/平方厘米时,开始融霜,工作一小时,自动恢复制冷。
B19型:按下融霜按钮,能正常融霜,工作40±5分钟能自动停止融霜。
B20、B21型:制冷累计工时十一小时(在蒸发温度低于10±1℃时),能自动开始融霜,融霜60分钟或蒸发器出口温度达16±2℃时,自动停止融霜。
8.抽空停机试验(B19型):当吸入压力达-0.2±0.1公斤/平方厘米时能自动停机。
第34条 机组在运转状态中,制冷剂的贮存量应符合液位指示器的以下标准(附表略)。

六、电 机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条 所有电气设备、线路安装和连接用的螺栓、螺母等要求紧固齐全。
第2条 测量绝缘电阻时额定电压低于110V时用250V兆欧表,大于或等于110V时用500V兆欧表。
第3条 所有施修的电气设备应清扫积灰、油垢,经检修后的所有电气设备均应配件齐全完整,无破损,安装牢固,作用良好。吊架装置无裂纹。
第二章 交流发电机、交直流电动机及附属装置
第4条 电机各绕组均不得有短路、断路及其它异常现象,应固定可靠,接头无松动,换向器焊头无脱焊。
第5条 轴承转动须灵活无异音,无异常发热现象。
第6条 定子与转子无扫镗现象。
第7条 换向器、集电环电刷下的工作面应光洁,有严重烧损、拉伤者加修。
第8条 电刷的检修要求
1.电刷磨耗到规定限度时更换。
2.电刷接触面积须大于70%。
3.电刷在刷握内应能上下自由移动,间隙不大于0.2毫米。
1
4.电刷压力适当,换向器刷火不大于1-级,
2
集电环无显著刷火。
5.刷辫无松动、过热,护套完好。
第9条 各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兆欧。
第10条 三角皮带帘布有横向裂纹或转动时甩打者更换。
第11条 在额定频率下,发电机从空载到满载,端电压的稳定电压变化率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5%。
第12条 无功补偿电容器作用良好,外壳脱焊或漏油者修理,绝缘电阻不小于0.4兆欧。
第13条 风机运转正常,叶片无碰壳及裂纹现象。
第三章 车轴发电机、蓄电池及附属装置
第14条 各种恒压恒流自动调整装置和车轴发电机的配套使用须作用良好。
第15条 调整器的各接插件应接触良好,触点无烧痕,各元器件及线路无变质不良。
第16条 车轴发电机、蓄电池箱的吊架及车轴发电机安装螺栓无裂纹和变形,蓄电池箱的盖、锁、挂链、搭扣等完整良好。
第17条 车轴发电机吊架各活动部位给油。
第18条 万向轴扭伤、弯曲者修理,注油孔畅通,注满润滑脂。
第19条 蓄电池检修要求
1.容量须大于额定容量的70%(以放电终了电压1.8V为标准)。
2.同组内各蓄电池容量互差不超过10%。
3.蓄电池整组连接后,对外壳绝缘电阻不小于0.4兆欧。
4.蓄电池电解液标准比重(30℃时):生活蓄电池1.260±0.005;启动蓄电池1.280±0.005。
5.连接线头、螺母、螺栓等无腐蚀,并涂凡士林油。
6.外壳表面清洁干燥,无变形,无渗漏,电解液高出极板顶端10~15毫米。
第20条 蓄电池溢气孔及蓄电池箱排气、排水孔畅通。
第21条 干式整流器作外观及作用检查,电压、电流须符合要求。
第22条 车轴发电机调整器、平式整流器等的绝缘电阻不低于0.5兆欧。
第四章 配电柜、控制箱及附属装置
第23条 电气仪表的检修要求
1.表壳面框破裂者更换,表面玻璃不得松动、碎裂。
2.指示误差不大于本表精度等级。
3.转动零位调整器,指针在零点位两侧均有相近的位移量。
4.同步指示器作用良好,同步点在正中。
第24条 空气保护开关检修要求
1.机械结构灵活、完好、可靠。
2.吸合线圈无热损、短路、失压动作正确可靠。
3.传动电机作用良好。
4.灭弧罩齐全完好,栅片间无熔接现象。
5.触点接触良好,烧损者整修。
6.胶木、瓷质配件破裂者修补或更换。
第25条 接触器、继电器、工时计的触点无严重烧损,机械活动部位灵活,无卡阻现象,无剧烈振动声,外壳破裂可以粘结或更换。
第26条 接线板及柱锈蚀严重或过热变色者更换。胶木件破裂可以粘补或更换。
第27条 指示灯完整、清晰,按钮、开关动作灵活,作用良好。
第28条 熔丝座破裂者粘补或更换。熔断体容量符合规定。
第29条 各部绝缘电阻不低于0.5兆欧。
第五章 电气配线、电缆及电气连接器
第30条 绝缘层无变质,无烧损,局部不良又不易更换部位,在不影响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允许包扎使用。
第31条 保护电线的蛇形软管脱扣、腐蚀者修复或更换。
第32条 机械车敷设电缆的槽应打开部分盖板,检查电缆及槽的状况,有油有水者处理,槽口处须有防护垫层。
第33条 连接器的检修要求
1.插头及座须水密良好,无破裂,无铜绿,无拉伤。
2.插齿完整,分片的插齿各片间须有间隙,保证接触良好。
3.插座的机械活动部位给油,应无明显的卡滞现象,不良者处理。
第34条 绝缘电阻不低于0.5兆欧。
第六章 测温及控温装置
第35条 固定和携带式测温表按第23条仪表检修要求执行。
第36条 感温头盒水密良好,感温头,接触可靠,护罩等配件锈蚀严重者处理。
第37条 测温选择开关灵活可靠,挡位正确,接触良好。
第38条 固定式测温表(仪)与携带式测温表检测车厢温度误差不大于±1.5℃。
第39条 数字式测温仪应显示清晰,无乱跳现象。
第七章 柴油机附属电气装置
第40条 起动电机应工作正常,无异音。检查驱动齿轮状态,不良者修复或更换。注油孔须注满机油,并执行第二章有关规定。
第41条 充电发电机除执行第二章有关规定外,与调整器的配套性能须符合要求。
第42条 充电整流器,车上车下电磁开关、电磁油阀和启动操纵盒等作外观及作用检查,应符合各自的性能要求。
第43条 预热塞应无短路、断路,作用良好。
第44条 各种保护恒温器、继电器动作正常,触点接触良好。
第45条 绝缘电阻不低于0.3兆欧。
第八章 其它电气设备
第46条 盐水电磁阀无渗漏。整流装置良好,吸动灵活,吸合电流B16型200~300毫安,B17型300~380毫安。
第47条 各种电加热器应无短路、断路,加热工作良好。
第48条 机械车、乘务车、冷藏车各种照明灯具、开关、插头完整,作用良好。
第49条 制冷机各种电磁阀线圈无短路、热损,吸动良好。
第50条 制冷机各种压力开关的电气配件无锈蚀,无烧损,接触良好。
第51条 逆变器、变流机作外观和性能检查,输出电压和负载能力应符合使用要求。
第52条 绝缘电阻不低于0.5兆欧。
第九章 落成要求
第53条 发电机及其它电源的联锁、并车、偶合、电源切换、柴油机紧急停车等的操纵和保护系统应正确可靠。
第54条 控制和测试线路应正确良好。
第55条 各种电机的旋转方向符合规定。
第56条 各种电源切换相序应一致。
第57条 对全车组所有电气设备操纵和使用,应正确可靠。(附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