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7:38: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博州政办发〔2010〕13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州人民政府各部门: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严格贯彻执行。州档案局要做好本《办法》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一○年三月一日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

为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确保重大活动档案的完整、真实与安全,发挥重大活动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活动档案,是指在自治州重大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标志性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活动,是指下列社会活动:
㈠ 国家、自治区及外省市(自治区)副部级以上(含副部级)领导在自治州的重要公务活动;
㈡ 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或者国际组织负责人、著名外国友人在自治州的外事活动;
㈢ 在自治州范围内投资的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竣工;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等;
㈣ 在自治州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体育、旅游活动或者公益性活动;
㈤ 在自治州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
㈥ 在自治州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
㈦ 其他在自治州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事件)。
第三条 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范围。
㈠ 重大活动(事件)工作的请示、报告、批复、活动内容、活动方案、日程安排、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工作报告、汇报材料、领导人讲话、批示、指示、会议记录、会谈记录、工作总结、宣传报道、题词等重要文字材料;
㈡ 录音、录像(原版)资料;
㈢ 照片(含正片和底片)、图片及其文字说明;
㈣ 奖杯、奖牌及主要文字材料(包括报道材料);
㈤ 外事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纪念品;
㈥ 其他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资料。
第四条 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遵循加强督导、统一协调、各负其责、完整收集、集中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与重大活动的工作机制,并将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州、县(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州、县(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是集中保管重大活动档案的机构。组织承办重大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组织承办单位”)负责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工作。
第六条 组织承办单位应当加强与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重大活动的有关情况,督促、检查、指导承办单位收集、整理、移交重大活动档案。
第七条 组织承办单位在制订重大活动实施计划时应当同时制订重大活动档案收集方案,明确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
第八条 重大活动档案实行以主办单位为主、集中统一保管的原则,保持其完整性。
㈠ 一个单位组织承办的活动,其形成的整套材料由该单位收集、整理、立卷,并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
㈡ 两个以上单位联办的活动,其形成的原件交组织承办单位负责组织整理、立卷归档,复制件由参与单位归档。组织承办单位应按规定将活动档案移交档案馆保管。
㈢ 临时机构组织承办的活动,其形成的成套材料由该承办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并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
㈣ 各新闻单位对有关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档案实行双套制,一套由新闻单位存档,另一套交档案馆存档。
第九条 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像、声像、标志性实物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整理方法应按各自的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并编制重大活动档案归档说明。
第十条 组织承办单位应当自重大活动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向档案馆移交整理规范的重大活动档案原件;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移交,须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报送重大活动档案目录。
第十一条 重大活动档案实行登记制度。登记表由州、县(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登记的方法和要求为:
㈠ 一个单位承办的活动,由承办单位或其指定的机构负责该活动档案的登记和上报工作;两个以上单位联办的活动,由主办单位或其指定的机构负责该活动档案的登记和上报工作;临时机构承办的活动,由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该活动档案的登记和上报工作。
㈡ 负责登记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个月内向州、县(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填报《重大活动档案登记表》和档案目录。
㈢ 州、县(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收到《重大活动档案登记表》后,应及时做好信息的分类、管理和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㈣ 州、县(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2月底以前对当年重大活动档案的登记情况进行汇总、公布。
第十二条 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㈤、㈥项规定的重大活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派专业人员参加,采取录音、拍照、录像、摄影等方式直接形成或协助收集重大活动声像档案。
第十三条 重大活动档案的编目、鉴定等工作,由接收档案的档案馆按照档案整理规则进行。
第十四条 自治州重大活动形成的全部档案独立构成全宗。连续性重大活动,可以将历届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构成一个全宗。
第十五条 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重大活动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未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向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赠送;禁止出卖、赠送给外国人。
第十六条 重大活动档案的公布开放利用。
㈠ 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㈠、㈡、㈢、㈣、㈤、㈥项规定的重大活动档案,自进档案馆之日起满6个月向社会开放;属于依法应当保密的重大活动档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㈡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重大活动档案的单位、个人可以无偿利用其移交、捐赠、寄存的档案资料。
㈢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重大活动档案的单位、个人有权对其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
㈣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根据管理需要,可以依法采取代为保管、收购、征购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㈤ 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及个人,根据工作需要利用未开放的重大活动档案的,须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利用重大活动档案汇编、出版刊物。
㈥ 档案馆根据《档案法》和《保密法》的规定,积极慎重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十七条 档案馆应当通过新闻媒体、网络、陈列、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已开放的重大活动档案。
第十八条 档案馆应当对已进馆的重大活动档案进行分析、研究,编纂有关史料,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方便社会各方面利用。
第十九条 档案馆向档案利用者提供重大活动档案资料时,应当逐步用缩微品或其他形式的复制件代替档案原件。
重大活动档案缩微品或其他形式的复制件由档案馆法定代表人签字或者加盖档案馆印章的,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对具有重大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不得提供档案原件。
第二十条 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㈠ 不按规定归档、移交档案的;
㈡ 涂改、伪造、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重大活动档案的;
㈢ 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重大活动档案的;
㈣ 档案工作人员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自治州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浅谈“一事不再罚”在公安交通
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广西区交警总队高速公路管理支队 李钢

“一事不再罚”是我国行政法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点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的共识,其原意是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根据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进行两次以上的处罚,其理论宗旨是为了限制国家行政处罚权的滥用,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一事不再罚”理论并未被确定为与处罚法定、处罚公正、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等并列的行政处罚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总则部分对此没有规定,仅在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一事不再罚”理论的适用规则,理论界将之称为“一事不再罚款”。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公安交通行政处罚中,但该规则只解决了“一事不再罚”的适用范围和处罚种类问题,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一事不再罚”规则的核心问题,即何谓“同一个违法行为”(一事),却没有明确界定。笔者在此就“同一个违法行为”的认定发表一点个人的浅薄观点。
目前学术界关于“同一个违法行为”的认定主要有三种观点:①法律规范说,②违法事实说,③构成要件说:受处罚人的行为只要符合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则在法律上就可以确认已存在一个违法行为。学者对之争议较大,尚未形成权威的观点,笔者倾向于赞同“构成要件说”,认为一个行政违法行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构成要件:一、客观上具体相对人在具体的地点、时间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并且该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包括客体、时间、地点、工具等。二、主体是达到法定行政责任年龄,具有承担行政处罚责任能力,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三、主观上是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基于过错的主观心态产生。以上三个要件缺一不可,是认定违法行为存在与否以及违法行为数量的要件标准,只要符合三要件则违法行为得以确认,只要有一个要件变化则认定成立新的违法行为,不予适用“一事不再罚款”规则。
我们将三要件说用来分析一下公安交通行政处罚中的交通违法行为,某一适格的道路交通违法主体在一个主观过错支配下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实施一个违反道路交通法律规范、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的,应认定为一个违法行为,如果驾驶员或者其他交通参与人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客观表现发生变化,又或道路交通违法主体变更,都应当认定为新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如果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定应给予罚款处罚的,仍应依法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具体到公安交通管理实务中,包括某驾驶员在行程第一个公安交通检查站因某一交通违法行为被科处罚款,到第二个检查站被交通警察查处仍有原已被罚款的交通违法行为或者其他交通违法行为,因时间、地点等客观要件已发生变化,所以应认定为有新的交通违法行为,仍应依法处罚,包括罚款在内。因此对于部分驾驶员所谓已经被一个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罚过(主要是罚款),同一天内或二十四小时内或运输同一批货期间对同一违法行为就不得处罚的说法就毫无根据,应该强调的是驾驶员所谓同一违法行为其实质是同一违法形态的新违法行为,对于这种情况不仅可依法给予警告、扣分、暂扣、吊销等处罚,而且可依法给予罚款处罚。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此类情况主要有:超载超限违法行为之驾驶员的变更,一天内两次以上实施同一形态违法行为,被处罚后未消除违法状态之继续行为。一天内对同一形态违法行为不得给予处罚(主要是罚款)即无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又无法理依据,是部分驾驶人员的错误理解,但尤其严重的是我们有些交通民警在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实施处罚时会错误地告知被处罚人:本次处罚的有效期为二十四小时(也有告知当天有效的),二十四小时或当天内不会再受到处罚。我们民警的这一错误解读和告知行为更助长了行政处罚相对人的错误理解,为我们的执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容易导致广大驾驶员甚至一般群众对我们执法的合法性、公正性产生怀疑,会加重驾驶员对我们执法的不满和抵触。我们民警应该对此有正确的理解,杜绝自己的错误告知给被处罚人带来的错误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宣传工作,以纠正部分驾驶员的错误理解,为我们的执法营造有序友善的环境,为我们的执法提供易于为群众接受的处罚依据。


关于确定2013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的通知

农业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等


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确定2013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的通知

农经发[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法制办、档案局:

按照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要求,各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积极组织2013年全国试点地区申报工作。经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现确定北京市平谷区等105个县(市、区)为2013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名单附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试点工作指导小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1]2号)要求,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情况交流,落实工作经费,及时帮助各试点地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意总结推广各试点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各试点地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农办经[2012]19号)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保障试点工作经费,确保按时完成试点任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试点工作指导小组每季度末书面向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情况,试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随时报告,2013年底前将登记试点工作书面总结报送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013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名单

          



           2013年3月1日



附件:



2013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地区名单

 

北京市        平谷区

天津市       宝坻区

河北省       平乡县

山西省       潞城市、孝义市、平鲁区

内蒙古自治区    科尔沁区、杭锦后旗、开鲁县、五原县

辽宁省       清原县、新民市、东港市、彰武县

吉林省       抚松县、蛟河市、九台市、洮北区、靖宇县、通化县

黑龙江省      北安市、克山县、方正县、阿城区、海伦市

上海市       金山区、奉贤区

江苏省       高淳县、兴化市、铜山区、昆山市

浙江省       建德市、平湖市、温岭市、绍兴县

安徽省       金安区、潜山县、黟 县、含山县、涡阳县

福建省       漳平市、永安市

山东省       肥城市、滕州市、乐陵市、沂水县、沂南县

河南省       通许县、民权县、永城市、平桥区

湖北省       建始县、黄陂区、通城县、汉南区

湖南省       岳阳县、溆浦县、双峰县、桃江县

广东省       高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象州县、田阳县、灵山县、天峨县

海南省       东方市、三亚市、昌江黎族自治县、儋州市

重庆市       梁平县

四川省       江油市、安 县、米易县、泸 县、广安区、巴州区、剑阁县

贵州省       息烽县、花溪区、白云区、威宁县

云南省       弥勒县、剑川县、开远市、沾益县

陕西省       宜君县、甘泉县、阎良区、高陵县

甘肃省       宁 县、麦积区、红古区、临夏县

青海省       互助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利通区、惠农区、盐池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市、沙湾县、阿克苏市、和田县、吉木萨尔县、塔城市




附件:
农经发〔2013〕1号.CEB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JJTZ/201303/P020130308346327805055.c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