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监督不能越位/杨涛

时间:2024-06-24 19:27:0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6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监督不能越位

杨涛


由于兴城红崖子粮库职工在个人经营中负债,兴城市人民法院判决粮库负连带责任。于是,法院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将100吨玉米和近5000平方米的土地、房屋低价评估抵债。面对即将流失的国有资产,辽宁省兴城市人大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事件重新调查核实,监督法院执法行为,避免了价值近40万元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此举是继安徽省合肥市人大首次行使特定调查监督后,全国第二个人大行使特定问题调查监督权的案例,在辽宁地区尚属首例。(《沈阳今报》2004年04月26日)
无疑,辽宁省兴城市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是出于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动机是良好的,监督也是有成效的。成立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法院的裁定进行调查,也是有法可依的。面对着当前频频出现的违法评估和法院违法裁判的现象,人大利用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这形式加强监督,是顺应民意的举措。
但是,兴城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责成兴城市人民法院撤销将玉米和房屋、土地执行给申请人的裁定,对案件按照法律程序重新办理”的决定 ,却是值得商榷的
在我们国家,尽管不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度,但是毫无疑问,依据宪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唯一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法院的有关组成人员,并监督法院的工作。但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行使审判权。宪法第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但是,宪法并没有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人民法院的裁判。
宪法之所以不规定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人民法院的裁判,是蕴涵着深刻的法理依据的。审判是一种专门的法律工作,需要专职的法官运用法律与法理知识进行;同时,审判需要讲究程序正义,需要中立的裁判者在特定的场所听取双方的意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形成内心确信;审判也需要权威和终极,审判权只能由特定机关行使。法院是唯一没有上级的国家机关,上级法院只是监督下级法院的工作,非经法定程序,上级法院也不能变更或撤销下级法院的裁判。
因此,其他在制度设计上并没有严格司法程序的国家机关更无权变更或撤销法院的裁判。
当然,兴城市人大常委会并未直接作出撤销法院裁定的决定,但是该决定中责成兴城市人民法院撤销裁定,明显是一种行政化的决定,是下级必须遵循的上级决定,是不容法院有所违背的决定。这和人大常委会直接行使审判权并无实质的区别。试问,没有经过诉讼的法律程序的这种决定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吗?没有经过诉讼的法律程序的决定,又怎能让对方当事人信服呢?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院工作的本意,是要让审判工作合法的进行,而不是越疱代俎行使审判权。兴城市人大常委会本来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要求兴城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裁定,做到既行使监督权又不越位。但一纸责成撤销裁定决定,却让有效的监督蒙上了一层“越位”的阴影。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E?mail:tao1991@163.net tao9928@tom.com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部令 第13号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第二次部务会议于2010年11月5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 法规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令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许可条件和程序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工作,防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申请、审批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指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产品。

  第三条 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集中处理制度,鼓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编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应当依照集中处理的要求,合理布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处理企业变化等有关情况,每五年修订一次。

  第四条 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五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许可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许可条件和程序

  第七条 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应当依法成立,符合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的要求,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法人资格,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与其申请处理能力相适应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车间和场地、贮存场所、拆解处理设备及配套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污染防治设施等;

  (二)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设备以及运输车辆、搬运设备、压缩打包设备、专用容器及中央监控设备、计量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设备等;

  (三)具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四)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八条 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应当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的有关信息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对公众意见,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核实。

  第十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

  (二)处理设施地址;

  (三)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类别;

  (四)主要处理设施、设备及运行参数;

  (五)处理能力;

  (六)有效期限;

  (七)颁发日期和证书编号。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格式,由环境保护部统一规定。

  第十二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住所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一)增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类别的;

  (二)新建处理设施的;

  (三)改建、扩建原有处理设施的;

  (四)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过资格证书确定的处理能力20%以上的。

  第十四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修订后,原发证机关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市场变化等有关情况,对拟继续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企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换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拟终止处理活动的,应当对经营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对未处置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作出妥善处理,并在采取上述措施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注销申请,由原发证机关进行现场核查合格后注销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终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对其经营设施、场所进行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经评估需要治理修复的,应当依法承担治理修复责任。

  第十六条 禁止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或者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规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禁止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处理活动。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颁发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公众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公开监督检查的处理结果。

  第十九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应当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日常监测。监测报告应当保存3年以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督性监测。监督性监测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

  第二十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应当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向发证机关报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并向社会公布。有关要求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一)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规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

  (二)未按规定办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变更、换证、注销手续的。

  第二十二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一)擅自关闭、闲置、拆除或者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场所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二)造成较大以上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的。

  第二十三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处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伪造、变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处理资格证书,处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企业,应当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0日内,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申请;逾期不申请的,不得继续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城市道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政府


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城市道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酒政发〔2008〕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酒各单位:
  《酒泉市城市道路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5月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六月四日



  酒泉市城市道路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包括: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路肩、路坡、路边沟、广场、街头空地、代征道路用地等;
  (二)城市桥梁:桥梁、涵洞、立交桥、人行天桥、过街人行桥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酒泉市建设局是全市城市道路的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
  各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
  酒泉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依据本办法规定的范围,负责酒泉市区城市道路的日常管理、维修、养护工作。
  规划、公安、工商、城管、园林、环保、交通、环卫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城市道路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加强管理、积极养护的原则。

  第二章 建设与养护

  第五条 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建设计划,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依附于城市道路的供水、排水、供电、消防、燃气、热力、通信等管线、杆线设施应当无偿迁移或拆除,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安排,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七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单位或个人修建的与城市道路连接的自建道路,应当符合城市道路规划,报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必须同时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九条 凡临街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人行道步行砖的铺设必须按城市道路技术规范设计要求施工,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承担,接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第十条 市、县(市)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城市道路养护维修。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维护管理,按照国家有关城市道路养护操作规范进行日常养护维修,确保城市道路处于完好状态。
  第十一条 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城市道路严重损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抢修,消除隐患,恢复交通秩序。

  第三章 路政管理

  第十二条 除《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所列行为外,规定城市道路范围内下列行为是《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二十七条第(七)项所禁止的行为:
  (一)在未指定的城市道路上摆摊设点、停放车辆或冲洗车辆;
  (二)在城市道路管理范围内挖掘取土;
  (三)拌合水泥、砂浆、混凝土、打砸硬物、晾晒农作物、焚烧物品和明火作业,油浸或水泡道路;
  (四)洒漏、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物或具有腐蚀性的废液、废渣等垃圾;
  (五)在桥涵管理范围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上擅自堆放物料影响道路通行的,应责令限期清理。逾期不清理的,可以强行运出,强行清理所需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排水、供电、消防、燃气、热力、通信等管线、杆线单位,应当在每年三月底前,将当年管线、杆线挖掘及占用城市道路施工计划报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挖掘。
  第十五条 严格控制在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广告牌、宣传牌、停车牌、售货亭;沿街建筑物门前不得改变道路建设原状,擅自开设出入口、修建坡道、台阶。确需设置上述设施的,由规划部门同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设置。拆除上述设施时应当恢复原状,损坏市政设施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十六条 凡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经公安交通部门同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领取《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并按核定的位置、面积、期限缴纳占用费,临时占用费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损坏城市道路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十七条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开办集贸市场。
  第十八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设计图纸,经公安交通部门同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领取《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并按照挖掘道路的性质和面积,缴纳挖掘修复费用和保证金后,方可按规定挖掘。挖掘工程竣工验收满一年后,经复验,路面如无沉陷,保证金予以退还。
  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挖掘工程,须报市、县(市)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同一道路的同一地段,一年内不得重复挖掘;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原则上禁止开挖,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必须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甘肃省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倍交纳挖掘修复费。
  第二十条 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在城市道路下发现有供水、排水、供电、消防、燃气、热力、通信等设施的,应及时通知有关管理单位,严禁损坏或擅自移动位置。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工程施工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地段设置防护栏和标志,夜间照明和警示设施;
  (二)在道路的醒目处设置标明施工单位、批准挖掘时间和范围、挖掘道路许可证编号等内容的示意标牌;
  (三)主要道路和横穿道路的应在夜间施工,白天禁止开挖;
  (四)挖掘沥青混凝土路面或者水泥路面的,应使用路面切割机切割沟槽边线;
  (五)施工用料在批准占用的范围内堆放整齐,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弃土弃物应及时清理,保持现场及周围道路畅通和环境整洁;
  (六)挖掘工程完工后,应按技术规范要求回填夯实。
  第二十二条 城市道路占用费和挖掘修复费,应使用财政部门的统一票据收取,其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储存,全部用于城市道路管理维护,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行为,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酒泉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